虞不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有一法,名曰飞仙。

上古有剑仙,抱剑而生,三岁入道,五岁悟剑,八岁筑基,十岁金丹,双十元婴,一日观天象而悟剑,红妆素衣,单手一剑,剑出仙人惊,绝艳天下!

世人皆称其为惊仙一剑,独剑仙不允,称其乃是一剑飞仙。

一剑飞仙,惟有一剑,一剑出,若惊鸿,自天外,虽千万人不可敌也。

当灵初听完自己师父端仪真君这一番洋洋洒洒的介绍。

手里捧着一枚刻着密密麻麻文字的袖珍小剑,两眼放光。

“总而言之,你的本命法宝,防御有伞,困人有阵,远攻有箭,这一击必杀之大威力法门,这飞仙足矣!”

端仪真君要指导自己的徒弟修炼,自是早就有所了解。

灵初的功法长生经里,记载的金丹期法术,只有可以铭刻在本命法宝上的阵图。

这算是比较特殊的功法,修真界中,一般功法里面,配套的术法其实都与本命法宝无关,因为本命法宝的可能性太多了。

有的人喜欢剑,有的人喜欢刀,有的人甚至喜欢五花八门的法宝。

若是术法是剑招,本命法宝却是鞭子珠子什么的,那该怎么办。

但也有不少的术法是配合着本命法宝的,比如说,术法是剑招的,绝大多数修士炼制本命法宝的时候,就会炼制剑。

这样的情况基本是五五分,但直接铭刻在本命法宝上的术法,却是很少见的。

《长生经》里,提供的几种本命法宝,图,伞,扇都是可以铭刻阵图上去的,一念动就可以施展开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很方便的。

但是灵初选择的本命法宝是变化多端的未极伞,无论是弓形还是伞中的剑,都是没有配套的金丹期术法。

也就是说,需要灵初另外再去寻找强力的术法。

三清的弟子进阶金丹,自然可以进入藏经阁选择一样术法。

灵初刚刚回来的时候,就已经选好了一道术法。

《心箭术》。

此箭术以神识为箭,心念所至之处,即箭所到之处。

《心箭术》与神识强弱有关,对于神识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于箭矢本身没有要求,或者说,这个箭术并不需要箭矢。

而灵初的本命法宝,未极伞的弓形,便没有箭矢!

且金丹之前,灵初曾修炼过神识法门,又是阵师,神识本身就比同阶要强上许多。

可以说,《心箭术》这一门术法,极其适合灵初。

至于伞中剑的剑法,灵初没有选择,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她迟迟没有找到,让她满意的剑法。

灵初并非剑修,她的攻击手段,很驳杂,但缺少足够强大威力的术法,而剑,本就是杀伐利器。

她想要以伞中剑为自己最强的一击,但她又不是剑修,那些足够强的剑法,对于她一个法修来说,要求太过严苛,那些要求不够严苛的,威力又不足以让灵初视为可以当做压箱底的手段。

挑挑拣拣的选择之下,这才迟迟没有决定下来。

师父端仪真君给的这个名叫飞仙的剑法,虽然灵初没有听说过,但师父说的信誓旦旦,且光是看这传承用的袖珍小剑,上面隐晦而强大的气息,就足够令灵初心生向往。

武侠修真推荐阅读 More+
雪山神锋传

雪山神锋传

惊寒一夏
神秘少年重创江湖各大门派,又将各派至宝、心法秘籍尽数攫取,在一处不为人知的地方藏匿,并将寻路之法绘在图上,取其名曰 “极乐图 “。五大高手不忍神秘少年涂害武林,联手将其击杀并获得极乐图,不料各派都想获得此图,欲借此图独占各派至宝继而称霸武林。无奈之下只得将图一分为四,一时间江湖上为收集残图而引发的血案数不胜数。
武侠 连载 134万字
独步仙尘

独步仙尘

曾经拥有的方向感
散修郭正阳意外重生回到了五十年前,更意外发现自己竟然可以提前预知他人即将得到的机缘,进而掠夺。天机渺茫,上一世郭正阳就是机缘太差,才蹉跎狼狈一生,这一世,却可以无限掠夺各种天机,你气运惊人,走在大街上都可以捡到修士厮杀遗宝,但不好意思,我来了!你机缘逆天,轻松可以获得一路青云直上的惊人宝藏,但不好意思,我来了!…………(ps:方向新书上传,继续大家支持,跪求收藏,推荐,打赏,求各种能求的数据。)
武侠 连载 0万字
逐道三千界

逐道三千界

赢静风
流浪于三千世界,逐道周天,由武入道~~~穿梭于众多世界,是机缘? 是棋子?作者自定义标签:穿越蜀山
武侠 连载 63万字
神光落万里

神光落万里

草与竹
神秘青年云筠来到天下第一道法大派,清微派学道,不曾想,他刚一入门就遇上了一连串的诡事,一时间疑云遍布,人心惶惶……可怕的是,抽丝剥茧之下似乎所有的矛头最后都指向了他……
武侠 连载 26万字
盖世帅才

盖世帅才

闲情弈趣儿
他是将门之后,却与家人有不一样的人生,从体弱多病的神童到一统江湖的武林盟主,从一介白衣到三军统帅,论智谋,天下无出其右,论武功天下无人可敌。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百姓,侠肝义胆锄强扶弱。他用自己传奇般的人生书写着”上马击胡狂,下马草军书“的恩怨情仇。
武侠 连载 31万字
勾陈九天

勾陈九天

陈海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公元505年,战火已席卷大地近至百年,适时南梁武帝萧衍得半壁神州,与北魏宣武帝拓跋恪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然而萧衍、拓跋恪二人盛年之时虽有大志,勤于政务,大兴改革,纠正前朝弊端,然而晚年又皆荒怠政事,致使外戚专政,朝野日趋黑暗。两位一生笃信释门,大兴土木广建佛寺,却又都一心图谋一统天下,致使南北你来我往攻伐不断,发动一系列战事,导致南北边关战火纷飞。最终两朝大行善因却不结
武侠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