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瓦岗军豪取永安 (第1/2页)
吴千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话间,一行人来到十字街口,程咬金对梁师徒交代几句,两人兵分两路,各带十个人、两辆车,分头行动。
却说那永安节度使华公常,本是大别山一带的土匪,早年以剪径掳掠为生,后来被无量子收服,推荐给了还是晋王的杨广,在军前效力,因屡立军功而不断擢升。杨广坐稳天下后,封华公常为永安节度使,镇守黄州。那华公常贪婪成性、暴虐无度,又野心勃勃。
这天午后,华公常正躺在逍遥椅上小憩,突然有家将急急忙忙进来禀报:“报告大帅,少帅从武阳关派人送来军报:瓦岗寨逆贼派出数千兵力,围困武阳关,战事吃紧,请求支援。”
华公常一听,心中一惊,从椅子上站立起来,叫道:“来人啦,速速击鼓升堂!”
时候不大,永安郡在黄州的文官、武将全部在帅府会齐,分文武在两厢站立。华公常换过官袍,来到帅案坐定,扫视堂下道:“武阳关被瓦岗寨贼寇围困,形势危殆。前不久,靠山王为剿灭高谈圣叛贼,调我永安一万主力北上未归,今黄州城内空虚,一旦武阳关失守,黄州就无险可据,所以一定要确保武阳关安全。我要再派一千精兵驰援武阳关,不知那位将军愿意带兵前往?”
“爹爹,孩儿愿意前往!”说话之人是华公常的二子华彪。华公常虽舍不得二子出征,但能征惯战的将领均被杨林征调,黄州城内确实无将可派,只好应允。
华公常传下命令,守门将领在华彪带兵出城后,立即关闭四门,调动所有军兵上城值守,做好战斗准备。他分派完毕,又亲往四处检查巡视一圈,才回到帅府,疲惫地躺在逍遥椅上想心事。永安节度使平时节制两万余兵力,镇守黄冈、黄陂、麻城、木兰四县一郡,本来兵力充裕,没有想到高谈圣造反,靠山王杨林请了圣旨,强令永安郡派兵一万,随同他一起征剿;剩下这一万余军兵分散在永安各地,就显得兵力空虚。尤其黄州城内仅有三千兵力,如今又抽调一千驰援武阳关,城内剩下两千老弱病残士兵,如遇瓦岗叛军袭击,根本不堪一击。他此时开始后悔,当初暗中招兵买马时,华豹、华彪力主增加两万兵力,他怕被杨广发觉,仅扩充了区区五千,到如今,兵到用时方恨少。
华公常正想着,突然有人来报:“西城草料场着火!”华公常一惊,草料场堆放的可是军马草料,又紧挨着粮仓,这两处一旦失火,军心不稳,部队将失去战斗力。怎么这个关键时候,谁这么不小心,捅了这么大篓子。他顾不得多想,命令道:“来呀,备马抬刀,随本帅前去查看。”
华公常出了帅府,认镫扳鞍上马,还没来得及坐稳,猛听一人断喝:“呔,对面之人,可是华公常!”
华公常抬眼一看,前面街道正中,站立一个大汉,因天黑看不清面目,只觉得身材高大、膀阔腰圆、耳目如电,手持巨斧,威风凛凛,显然来者不善,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问道:“正是老夫,尔是何人,胆敢挡住本帅的道路!”
“你爷爷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乃瓦岗寨程咬金是也。老匹夫,纳命呀来!”原来,程咬金安排梁师徒带人前去西城埋伏,约定三更时放火烧草料场,自己则带其他人,乘天黑潜伏到节度使衙门外监视。三更刚过,只见西城火光冲天,有人飞奔进入节度使衙门,不多久,府门突然大开,一员老将从内匆匆而出,飞身上马,带领卫队欲走,看样子是华公常,便跳了出来,挡住去路。程咬金说着话,人却没有闲着,他跳将起来,双臂一展,挥舞宣化大斧,对着华公常脑门劈了下来,嘴里还叫道:“劈脑门啊!”
华公常没有想到瓦岗寨的人突然出现在面前,心中一惊,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旋即镇定下来。他见对方力大势猛,不敢大意,仗着自己在马上,占据优势,大刀横舞,猛磕程咬金的斧头,想把它叩飞。其实,程咬金的这招虚实结合,他见华公常拼力要磕自己的斧子,立即双臂贯力,大斧在半途突然变劈为刺,扎向华公常的面门,嘴里还高喊道:“捣眼仁!”。此时,华公常的力道已经用得太过,眼看斧尖迎面扎来,大刀却已经来不及撤回,就听“噗”地一声,斧头尖从华公常左眼扎入。华公常痛得“哎呀”一声,栽落马下,捂住眼睛,满地打滚。程咬金一个箭步上去,手起斧落,把他的头颅砍了下来。一切发生得太快,华公常的亲兵还没来得及看清怎么回事,就见主子头颅落地,吓得屁滚尿流,做了鸟兽散。
程咬金骑上华公常的坐骑,高举华公常首级,带领自己的随从往北门跑去,边跑边叫到:“隋军听好了:华公常已经被本帅斩首,你们赶紧放下武器,投降归顺,本帅饶尔等不死。”沿途零散的隋兵见主帅已亡,不敢阻拦,主动退到一边。
此时,梁师徒根据程咬金的命令,把草料场放火烧了后,立即赶到北门,准备打开城门,放城外的义军进城,与城门守军打了起来。程咬金赶到,大喝道:“守门的军卒听真了,狗官华公常已经被我杀死,此城已经被我三万大军包围,你们快快放下武器,本帅饶你们不死。”
守城士兵看清程咬金高举之物,果然是华公常首级,当即气馁,大部分人放下武器,剩下的也无心恋战,匆匆逃走。梁师徒乘机率领手下打开城门。尤俊达早已经来到城下,见城门洞开,便指挥义军如潮水般涌进了城。城内隋军见大势已去,全部放下武器,投降了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