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泄机密忠臣赴难 (第2/2页)
吴千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师徒二人来到远离城门的地方,见四周无人,把马匹拴好,跃过护城河,悄悄来到城墙下。徐世勣找到一处合适位置,拉着李播的胳膊,腾空而起,迅速越过墙头,从两个守城士兵中间穿过,进入城内。那两个士兵只觉得一阵风声刮过,眼前有东西一晃,仔细瞧时,却什么也没有看见,以为眼花了,满腹狐疑地相互看了一眼,都摇摇头,揉揉眼,依然站立如故。
洛阳城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洛水穿城而过,皇城就建在西北高岗上,皇宫的门楼、垛楼、阕楼、天堂、明堂等建筑巍峨耸立,从城内每个角落均能看见。徐世勣和李播进了城内,拉低草帽,尽量不引起路人注意,沿里坊街巷低头徐行,往皇宫方向而去,同时,小心留意着周边动静。此时已近巳时,街上行人往来穿梭,贩夫走卒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虽时不时有官府中人匆匆而过,却并没有扰民,与城门口紧张气氛迥然而异。
师徒二人正不急不慢地走着,突然听见前面一阵呵斥声,街上行人纷纷往两旁躲避。很快,急骤的马蹄声传来,就见一队军兵在一个骑马将官带领下,奔跑而来。那马上将官年龄约三十出头,身高八尺,身材干瘦,金盔金甲罩罗袍,满脸阴鸷、杀气腾腾,他的身后是数百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徐世勣和李播闪在路边,混在人群中,警惕地注意着官兵的动向。
路边有两个人缩在角落里,低声嘀咕:“唉!这个宇文成虎,仗着老子的势力,耀武扬威,今天逮这个,明天捉那个。不知道又是哪位大人要倒霉哟。”“你管那么多闲事干嘛?小心被洪福宫密探听见,可没有好果子吃。”尽管二人说话声音很小,但徐世勣听得真真切切,显然带队的正是大隋丞相宇文化及的二儿子、御林军首领、镇殿将军宇文成虎。徐世勣等军兵过去,向李播一招手,二人快速地跟了上去。
军兵穿过两个街巷,来到一个雄伟的官邸前,在宇文成虎的号令下,迅速包围了整个大宅。宇文成虎则一挥手,气势汹汹地带领一队军兵迈步进了大门。只见那官邸大门的门头挂着一个鎏金匾额,上书“高府”两个大字。
徐世勣带着李播进入街边的酒馆,选择窗边的座位坐下,观察对面的动静。此时,酒馆内食客不少,都低声议论纷纷。李播要了几样小菜、两碗茶,趁酒保斟茶的机会,小声问酒保道:“小二,对面高府住的何人,官军为何包围了他们?”
小二见客官相问,左右看了看,才低声说道:“一看就知道客官是外地人吧。洛阳人谁不知道,这是大隋开国老臣高颖、高老相爷的府邸啊。这两天,洛阳城内御林军到处抓人,而且抓的都是忠良大臣。听说涉嫌什么谋逆大罪,不是直接拉到午门外斩首,就是被下了天牢。高相爷可是好人啊,忠心耿耿保大隋几十年,天下人可都看在眼里呢。自从皇上重用宇文丞相后,高相爷赋闲在家,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唉!现在连他老人家也受到牵连,看来也是凶多吉少。”小二颇为痛惜地摇摇头,自顾转身而去。
徐世勣听了小二的话,心中也不免叹息。这个高颖,确实鼎鼎有名,在隋朝曾经是仅次于杨林的朝廷重臣。高颖文武全才,早年追随隋文帝杨坚,东征西杀,战功赫赫,为隋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高颖为人谦和,明达世务,也有经世之才,被隋文帝杨坚拜相,在隋朝执政近二十年,竭诚尽职,兢兢业业,政绩斐然,可谓大隋朝“擎天博玉柱”。杨广登基后,宠信宇文化及,借故免去高颖丞相之职,高颖因此赋闲在家,不问政事。杨广如果对这样的栋梁之臣也要捕杀,无异于自断股肱,隋朝大厦恐怕真得要倾倒了。徐世勣正想着,只见高府内一阵嘈杂,哭嚎之声不绝于耳,近百名男女老少被官军押解着出了高府,为首的老者身材魁梧、皓首白须、手带枷锁、步履蹒跚,正是高颖。
徐世勣等到官军押解高颖和家人走远,老百姓重新回到街上,四周再无异常,才带着李播,继续往皇宫方向前行。走不多远,突然见街角围了很多人,墙上贴着告示,告示上画着人像,估计是官府绘影图形的缉捕公告。徐世勣低声吩咐李播近前看看告示上所捕者何人,没等李播前去,突然听见耳边传来细微却清晰的声音:“徐兄不用派人查看了,内容我知道,此地多有不便,我们移步说话,请随我来。”
徐世勣顺着声音方向一看,在不远处小巷口,站着一个中年书生,嘴角翕动,正在用弥音功和自己说话。徐世勣认出对方正是一身俗家打扮的老友李靖,便带着李播迅速地跟了上去。
三人前后脚在僻静的小巷中穿行,七弯八拐后,进入一处不起眼的民宅。两位老友在屋内坐定,徐世勣见李靖在打量李播,便把他介绍给李靖,李播上前行弟子之礼,拜见李靖。礼毕,李播退到一旁,李靖免了寒暄,直接切入话题:“朝廷最近发生了大事,恐因我而牵连三清观,便一早赶回观内,通知三清观诸友及同道暂避。我听李孝恭说徐兄一早来访,见我不在,又去洛阳城了。我怕徐兄尚不知变故,所以在安顿好三清观事情后,立即赶到洛阳。我进城后四处寻找,不见你们踪影,正在犯愁:诺大一座京城,不知道如何能找到你们。赶巧,走到这里时,正好看见你让李播去查看通缉公告,便把你们叫过来。你要知道,那公告上所绘的,正是你、我、罗儿的头像,官府要抓捕的正是我们!”
徐世勣听李靖之言,才明白他换穿俗家便装的原因,问道:“朝廷缉拿我和罗儿情有可原,为何连道长也要一起通缉呢?”
“嘿嘿,此事说来话长。”李靖苦笑一下,把前因后果讲给徐世勣听。原来,李靖在同安与徐世勣相见后,商量好下一步行动计划,临别时把杨林所送龙符交徐世勣,便迅速返回京城。李靖先后拜访高颖、刘子翊、卢楚、尧君等一班忠臣,希望他们团结起来,“废昏立贤”,拥立新主,取代荒淫的杨广,扳倒无量子、宇文化及等人。但无论李靖如何费尽口舌,说明利害、晓以大义,高颖以年老体弱为由拒绝、刘子翊等人却拿不定主意,直到有一天,李靖突然接到靠山王杨林的密函,盖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印,内容是授意李靖,秘密联络朝中大臣,拥立太子杨昭为帝,废掉杨广,清除朝内奸佞。杨昭是杨广的嫡长子,文武双全,生性谦和,生活俭朴,爱民如子,朝野寄予厚望。此时因杨广南巡,朝廷不能没有主事的,太子杨昭被留下监国,坐镇洛阳。
李靖带着靠山王杨林密函,分别示于刘子翊、卢楚、尧君等人,他们见有了老王爷主使,才同意拥立太子杨昭为新君之事。经过密谋,刘、卢、尧等人决定一同谒见太子,劝说杨昭利用监国的有利时机,立即宣布登基,接掌天下,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实行新政。不曾想,登基之事被杨昭断然拒绝,不准刘子翊等人再提此事,否则以谋反罪论处。刘等人碰了钉子,回府后立即找李靖商量。李靖献上计策:太子仁厚,突然让他出头去反杨广,肯定为难,但拥立新君之事不能停,只能暗中进行,等一切工作就绪,直接宣布新君即位,生米煮成熟饭,让杨昭没了退路,事情必然可成。为了确保谋事成功,朝廷内外必须要有具备威望和实力之人牵头主事,朝廷内公推高颖为主谋;朝廷外,本来杨林老王爷最合适,但他还在军前,战事正急,无暇它顾,可以替代他老人家的,非李渊莫属。议定后,大家便分头行动:刘子翊等人负责说服高颖主事,李靖则前去太原,请太原留守李渊带兵入京、拥立新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