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惊飞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次见面,后来被香港记者称为九龙仓转折会议。

报纸是这样描写此次见面的:“九龙仓大战中,和英资争夺九龙仓的另一位资产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名声响彻世界的第一船王包王刚爵士。

在汇丰银行大班沈弼的引荐下,私下会见了目前在九龙仓收购战中举足轻重、握有大量九龙仓股票的李程。”

报道提及的三人,在香港商业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如何能不引发众人热议?公众热议的事,媒体自然会迅速关注。

于是各路记者纷纷来到中环,一家家地询问茶社店员是否见过李程和包王刚本人。据说有人真的找到了二人会见的蛛丝马迹,并大肆报道,引得众媒体跟风前往长江实业和汇丰银行一探究竟。

对于这种坊间风传的小道消息,李程和沈弼均矢口否认,称从不知此事。越是神秘的话题,越容易引发人们一窥究竟的欲望。

正因为李程和沈弼的否认,人们对这个话题更加好奇了,绞尽脑汁地想找到将他们连在一起的线索。

没多久,市面上又流传出一种说法。说这次会见是李程主动发起的。但是这种说法很快就被很多行内人士否定了。

据香港的一些商界人士所说,李程向来不喜欢求人。

而且根据媒体之前的报道,以及九龙仓股票所展现出的情况来看,李程已经拥有了九龙仓2100万股股份,在这次收购战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而包王刚则因为行动过晚处在被动的位置上。

再加上李程从商多年,一直非常低调,这次他也只是默默地收购了九龙仓2100万股股份,并没有说要争夺九龙仓控制权,所以他可以将手中的九龙仓股份卖给包王刚,当然也能卖给很多人。

当时也在九龙仓争夺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怡和洋行,非常乐意得到李程手中的股份。

毕竟,对九龙仓势在必得、急于求购的是包王刚,而非李程。不管二人见面到底是谁先提起的,他们总归是见面了。

经过一番商讨,会面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李程将自己名下九龙仓的股票,以每股36港元的价格全数转让给了包王刚。

就这样,只用了一杯清茶的时间,两人便完成了香港商业史上非常有名的九龙仓争夺战中,至关重要的一次商谈。商谈结果让两个人都很满意。

包王刚得到了九龙仓股份。

李程也从中获得了1亿港元的额外利润。九龙仓的码头货仓可以成为包王刚日后发展的根据地,帮助其发展海上航运。有了九龙仓,包王刚才有了可以在陆地上大展拳脚的地方。

关于这一点,著名作家陈衍俊在自己的书中做了详细的记述。

内容如下:在1977年3月,李程手头已掌握了九龙仓18%的股票,几乎与怡和系财团对等(怡和财团控制有九龙仓20%的股票)。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世锦

世锦

萌白毫
清芷到了适婚的年纪,却对围在身边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视而不见。 无奈之下,众人急了:“到底怎么样的聘礼,才看得上眼?” 她慵懒的挑着眉眼,伸手指着广袤远处:“听闻,那有个国家,我想要,谁打下来,我就嫁给谁。” 一时间,硝烟四起……
都市 连载 29万字
贤者与少女

贤者与少女

Roy1048
我们终究会因为想要找到某些东西而踏上旅途。彼此的所求不尽相同,有的人只是为了找到心中的景色,另一些人却是为了寻找一段人生。 这是一个背负贤者之名的男人与无名少女一同旅行,并且邂逅许多事物的故事。 它不会像你以往看过的故事那么急躁,因为我更希望你能细细品味,细细思考,像是对待一段人生一样去认真对待它。所以你更多地会看到的是细水长流的堆砌,因为我想展现给你的是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异世界,而不是看完以后就什
都市 连载 146万字
超级重工

超级重工

刀翼.QD
机械工程专业的顾飞获得一间神奇的实验室,从此一步一个脚步印地在工业制造上大放光芒。 本文只专注轻重工业,专业技术流。
都市 连载 9万字
荣医

荣医

沉舟钓雪
凡事皆有因由。 想当年宋熠落魄乡野,形同废人,谁嫁谁倒霉。 江慧嘉好死不死跳进坑里,偏嫁给了他。 于是江慧嘉同他商量:“我给你治病,你给我和离书,我们约法三章!” 只等宋先生病好,她就功成身退! 许多年后,宋熠:“功成身退?呵呵……” 当宋熠终于登上一品大员高位时。 皇帝问他有什么想法。 宋熠答:“臣为内子请封一品诰命。” 昔日你予我不离不弃,今朝我许你盛世荣华。
都市 连载 61万字
结婚合伙人

结婚合伙人

云枝
她对另一半要求不高,结婚对她来说只是找个靠谱的生活搭档罢了,真巧,他也是。 对阮蘅来说,结婚生子不过是完成任务,早死早超生。对陈衍来说,结婚生子只是一个生命必经过程,早结早完事。 于是这两个对婚姻完全不报任何憧憬的人在这种境遇下相遇,火速完成了一系列人生大事,原以为终于可以解脱,没想到生活却啪啪打脸。 “喂,你觉得合伙结婚怎么样?” “我觉得可以。”从此生活开始变得鸡飞狗跳……
都市 连载 5万字
脸谱

脸谱

安东居士
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制盐企业员工生存状态的小说。 嘉信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有着二十几年的公司史,它是以食用盐为主打产品的盐化工企业,自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成为众多国企中的一个怪胎。它既有着国有企业所特有的共性,也有着一般国企所不具备的尴尬,因为食盐是国家的专营产品。媒体于两年前爆出国家发改委将对盐业体制进行改革,打破食盐两千多年来的专营历史,嘉信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命运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盐业公
都市 连载 3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