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老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章第一卷]
第28节28、一夜情深
当夜,除了县上几大头头,还有一位女人,一样难以入眠。ωωω.ъǎǹzんù11.cΘм她就是县委统战部长文晓娟,人们亲切地叫她娟子。
文晓娟无意去争副县长的,统战部长,兼任县政协副主席,也是副县级,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级别是上去了的。在县上叫副县级,在省市叫副处级,在部队叫副团级。
在这个贫困山区县,没有多少台胞,也没有华侨,统战部就是清水衙门,十天半月不上班,也没有事做。但是,余焕燃的一个电话,让她有了想法。同样是副县级,副县长的实权大多了,特别是分管工交、财经、扶贫等方面的副县长,手里每年都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审批权,这里面的油水傻瓜都晓得。别的不说,单就年末分管单位给的红包,就超过一个人的全年的工资。
文晓娟想,现在,县上一定会推举出一位女副县长候选人,会是谁呢?以从政的经历来看,她的优势最大。
一是她本身是副县级,不存在升官一说。平调!
二是她的人缘较好,平时低调,说话也很温情,从来没有厉言疾色过。
三是她上面有人支持。
想到第三点,她的脸不由地红了一下,这一切,都是因为上面有个他。不然,只读过初中的自己,最多还是个乡镇干部。能混到乡镇一级的副职已是天大的幸事,要调进城也要费很大的周折。可是因为有个他,她的命运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
官场潜规则之三:提拔提拔,要有人在上面提才能拔,不然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那是一九八七年,当时,文晓娟在太和区工作。那时的区,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管理几个乡镇。这是因为交通和通信的不发达,县域面积大,居住分散,不得不划成若干区来管理。现在这级机构早撤销了。
那年文晓娟二十三岁,是区妇联主任。还不是领导,领导的起点线是副科级。区妇联主任,相当于县里的股长,对等现在公务员系列的科员。
但是,因为她父亲以前是一个乡的党委书记,在一次抗山洪抢险中英勇牺牲,上级照顾她,让她接班,第二年又转干。后来,和粮站的一位男职工结婚。这样的事儿,在1990年代,彻底取消。
1980年代的粮站是好单位呵,不仅工资不少一分,时不时地还分点油、花生、好米、好面什么的。加上老公看上去人也老实,区乡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就顺顺利利地结婚成家。
她没有想到过当官,虽然父亲是位乡党委书记,女孩子嘛,相夫教子,才是正道。可是命运就喜欢捉弄人,你不想当官,官帽却向你飞来,你不接都不行。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年秋天,地委粟副书记来高岚县考察工作,他是个十分负责的干部,不是只听汇报,而是到基层去实实在在地考察。
来到太和区,在这儿住了一晚上,那时的交通不便,领导虽然有小车,但行几十里山路回城,太辛苦了。栗书记住下来,晚饭后在区属所在地散步,遇上了文晓娟。
文晓娟刚结婚不久,还没有生育孩子,腰身苗条,脸色红润,不高的个子却因为搭配匀称,就很耐看。而栗书记呢?其貌不扬,矮,腿短小,米字脸。文晓娟在刚才的汇报会上见过栗书记,就上前打招呼。
“栗书记,散步呵!”
“呵呵,你们这儿有啥地方可玩?”
娟子说区公所背后半山腰,有个红军纪念亭,是当年川东游击军的驻地。栗书记愿不愿意去走走?
“那陪我走走吧。”
九月,天黑得迟。那时也没有什么文化娱乐,一台黑白电视,只转省台和中央台,也没有什么好节目。文晓娟是个很听领导话的人,于是就陪着栗书记去参观红军纪念亭。边走边讲解红军往事——
1934年6月,红四方面军第33军军长王维舟将军,率部挺进高岚县。富人闻风逃亡,干人们在穷秀才朱少明的织织下,夹道欢迎。随即,太和区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山民们勇跃参加红军,参加游击队。全区仅最后跟红军长征的,就有七百多人。
但是,国民党反对派勾结土匪邓芝芳部,攻击红军。就在这个山梁上,红25团在王维舟的侄儿王波将军率领下,英勇还击。听老辈子讲,那些天,天天打炮仗,人们只好躺在树林里,山洞里,不敢回家。
那时的太和区,差不多的人家都有人参加红军。
有当力夫的,背子弹,手榴弹。
有当伙夫的,送饭,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