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断天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章武四十二年,雒阳会试,来自天下十八州的万名举人齐聚于东都雒阳,参加这五年一度的盛会。

根据大汉《科举律例》之规定,这五年一度的会试会分成四类考试,政、经、算、工,其中自以政科为重。五百名考生皆是通过州试,并异地任过三年县丞、县尉或是郡吏,经三省巡查考核通过后方能获取参与会试的资格。

政科的前一百名将能面见天子,并成为大汉中层官吏预备候选人,最低也可补缺县长、县令,其中优者更是可入三省六部两院为官,前途不可限量。

虽名为政科,但其考试方面极其全面,经、算、工都有涉猎,虽不及其他三科深入,但也不算容易,即便这些人靠鬼蜮伎俩通过了考核,得到了考试资格,若没有真才实学,也根本无法从中胜出。

天子也会金殿赐题,作为最后的把关,将滥竽充数者黜退。

“所以说,这应该已经接近你心中最完美的科举了吧?咳!咳!”朱雀阙上,两名白发老者站在城墙边,眺望远处贡院中鱼贯而入的考生们,年长者发出了感慨。

李澈叹道:“哪有什么完美?即便是经过了三十多年,科举依然没能完全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优者更优,普通家庭中纵然有能学者,大多也强在经、算、工三科。比起从小对政治耳濡目染的官宦世家子弟,他们的劣势太大了。臣甚至在后悔,将为官绩效纳入考试资格考核中是否错了?”

“呵!”刘备摇了摇头,苍老的面容上露出一抹笑意:“你的家族,如今也算是世家啊,你这样说真的好吗?还有,打击世家大族只是手段,归根结底不还是为了稳固朝廷,安定百姓?如果为了打击世家大族,用科举选出一堆酒囊饭袋,朕是断然不会同意的。你嘴上虽然这般说,但朕看,你也根本不会同意这样做。否则当初为何极力反对州试举人田地免税的提议?”

李澈哑然,当初有人提出这一提议时,他还颇为惊讶,有一种跨进到明清时代的错觉。从表面来看,这样做是在扩大世家特权,但从长远看,无疑是在掘世家的根。即便没有这一特权,世家照样逃税漏税,可若有了这一特权,豪强、平民家里出一个举人,便能成为特权阶级,成为当地世家的利益竞争者。

长此以往,特权者会变多,但个体也会变弱,更有利于朝廷的中央集权,无疑是类似于推恩令的策略。

只是这样做,也是在慢性谋杀那些家中没有举人的自耕农和小地主,也会大大加速推进土地兼并,于民有大害。

因此在李澈与一干世家高官的抵制下,这一提议最终没有通过。

不得不说,当历史车轮转向成功之后,发展自有惯性,即便李澈还没有想到,群策群力之下,还是有不少政策提案被其他人提了出来。

譬如如今的县—郡—州—会四级考试,完全是地方上自发组织,然后朝廷后知后觉认可并收归管理的制度。

起因便是地方州郡每年选送一定人才进京会考时常常争执不下,碍于朝廷的惩罚制度,地方上也不敢把滥竽充数之辈送来京城,只好先行组织考试,通过名次认定来决定会考人选。

“陛下说的没错,臣当时提出政科考生必须有为官绩效便是为此,否则考试选出的都是务虚之辈,纵然博通六经,也不懂治国理政之道,窃据高位后危害恐怕比世家更甚。”

刘备轻轻颔首,但又不免叹息道:“可你所希冀重视的算工二科,却终究难登台面。朕如今虽然也能理解其重要性,可终究难为。”

科举是一项经过一千多年发展才走到巅峰的制度,是封建时代中央集权王朝制度最高成就之一,李澈对其的了解可以说也只有一鳞半爪。只是根据实际,以及后世的一些论断慢慢调整。明清科举的负作用,就连教科书中都多有提及,李澈自然要想办法将之规避。

只是事到如今,李澈也不得不感慨,制度的变迁自有规律和需要,非人力所能强扭。即便他一力推动多科目科举,但除却“经”科仍然颇受重视,仅次于政科,算、工二科的人才还是颇为凋敝,少有聪慧者愿意参与。

毕竟政科出身就相当于拿到了通往三省六部两院上层的一张入场券,能不能走到那一步是另说,但至少有了资格。经科出身也能往礼部、官学体系中任职,地位也算高隆。

算工二科,至多也只能为州郡吏员,或是民部、工部之吏,基本不可能为官,官吏之别的隔阂依然没有消除。

毕竟生产力限制,朝廷根本不可能将官吏一视同仁,朝廷甚至为了节约支出,很多县级吏员都是县令县长自己出钱招募的,或是地方家族为了扩大影响力,派人白干活。

在这个时代,9成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归咎为两个字——缺钱。

李澈抚须道:“陛下倒也不必如此悲观,种子已经种下,哪怕生长的慢些,终究会生根发芽。算学与工科尚在萌芽,难以显现用途,可随着发展,迟早会引起后世君臣的重视。更何况我们已经尽力从经济上进行支持,大量普通出身的百姓可以通过这两条渠道上升,算学与工科都是需要天赋异禀者推动发展,在这方面,无疑是人口基数更大的平民更有优势。比起少量的世家官僚,他们之中才更易出现这类人才。”

“咳!咳!”刘备又重重咳嗽两声,叹道:“朕能感觉到,朕时日无多,恐怕是看不到你描绘的那一天了。”

李澈眼中闪过一丝黯然,强笑道:“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该做的也都做了,臣相信太子他们会做的更好。”

提起太子,刘备皱了皱眉头,喟然道:“若非你那两名学生实在不凡,陆伯言等人也是辅政之选,朕还真的难以放心。不过从这五年孔明为首相、仲达为次相的情况来看,倒也能抱以希望。”

“还是那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陛下,大汉正是蒸蒸日上之时,何必过于忧虑呢?且看来日吧。”

……

章武四十三年正月,七十五岁的刘备躺在病榻上,已是气息奄奄,李澈侧坐在榻边,两只枯瘦苍老的手掌握在了一起,相顾无言。

殿中还跪侍着一人,却是当朝皇太子刘禅,然而在这般情形下,即便是皇太子,他也没有插话的余地。

虚弱的刘备轻声道:“朕想过很多次,快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多次想过握着太子的手向你托孤。可如今看来,你倒是先朕一步完成了传承,抽身快活去了。你说得对,朕是将逝的皇帝,你是老迈的相国,我们应该相信下一代,相信太子和孔明他们。”

李澈眼眶微红,更咽道:“臣已力不从心,国事实在无能为力。太子有圣君之相,孔明有宰辅之才,仲达有玲珑之心,也无需臣这将朽之人多事,陛下不必挂怀。”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娇妻难训:纨绔世子要翻天

娇妻难训:纨绔世子要翻天

珠潇咪
她是阴差阳错过继到总督府当小姐的乡下小丫头。 她是尚书府二少爷继室夫人带过来的拖油瓶儿。 当忠顺王府的纨绔世子,从马背上摔下来,奄奄一息的时候,她又变成了尚书府被迫冲喜的三小姐。 她说:嫁就嫁,大不了等纨绔世子嗝屁了,卷上钱财直接跑路! 他说:娘子,当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就认定了你是我的人。 她说:娶了我就只能有我一个!不可以纳姨娘,娶小妾…… 他说: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除了娘子,其它姨娘小妾
历史 连载 6万字
星辰花意浓

星辰花意浓

秋窗月下
万艺之源的北蒙山有一个奇怪的山规,既要高昂的入山费用又不要官宦富贾之流人家的子女,然而拿得出万两金银入山学艺的却也只有那些达官权贵之家,所以在大邑国的权贵之中,便悄悄衍生了一种奇怪又残忍的现象:将自己的子女在年幼或不懂世事之时便送往一般小民百姓人家抚养,等到了一定的年纪再送往北蒙山学艺。这就是权贵之间心照不宣的“换身份”之说。那些被选中“换身份”的世家弟子虽都能学得一身绝顶技艺,但大都作了政治斗
历史 连载 7万字
可怜兮兮

可怜兮兮

姀锡
【糙汉子与小可怜的设定】 石兮老实巴交,又逆来顺受,有些结巴,有些自卑,自幼在凌骁的压榨下长大。 她自四岁意外来到凌家后,至此,俨然成了他的虎口之食。 两人相依为命、相爱相杀了整整二十余载。 在学业将要修完的那一年,他忽然不要她了。 美名其曰:找到了真爱。 推荐基友的文文:《庶女阿衡》by林玥章《悍妻在作妖》by白衣楚楚《夫君说我戏太多》by北望长安《燕归》by亭东以北
历史 连载 3万字
傻白甜上位记

傻白甜上位记

皮蛋仙人
【一句话简介:忠犬傻白甜娇宠日常】容七姑娘生于七夕,死于七夕,再次醒来时,重回了自己的二八年华。摆在她面前的,是三朵娇艳艳的桃花。一朵是杀她族人灭她满门的高岭之花一朵是卖萌可耻但很管用的傻白甜公子还有一朵嘛 ……一言难尽。古语曰:好马不吃回头草,一山更比一山高,珍爱生命,从好好生活开始。只可惜她一腔宏图大志,却遭现实啪啪啪打脸,容七捂脸呜呜呜这是一个忠犬男主扮猪吃老虎,算计了两辈子- 最终如愿将
历史 连载 15万字
无价之宝

无价之宝

寻香踪
我曾憎恨这个世界,因为它将我遗弃,直到遇见你,我知道我重新拥有了全世界。“我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严简开玩笑似的说。戚宁安安静地看着她,过了一会儿说:“我是五千块钱买来的。”“那你比我值钱。”严简脸上带着笑,眼里闪着泪花。戚宁安温柔地拭去她的眼泪:“别哭,你是我的无价之宝。”打拐女刑警 vs 被拐帅医生食用提示:现实向题材,温馨基调,he。
历史 连载 3万字
一世兵争

一世兵争

深思文学
兵争大陆,七大氏族,争相林立,尔虞我诈,攻伐并起,兴亡轮替,苦天下无辜之众,亡九州鲜鲜生灵,一朝山河破碎,万千浮打如萍。 中华氏族,命途多舛,族生祚薄,社稷凋零,族民生于水深火热,饱受欺凌,当此危难,看主角罗文应运而生,如何挽这大厦将倾! (注释:军事幻想,略加武侠玄幻元素!文:先生、谋士、某师、谋臣、谋相、谋圣。 武:小兵、兵士、兵尉、兵校、兵将、兵王、兵仙。)
历史 连载 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