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契约 (第1/2页)
若水未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多谢。”李必起身行礼。
没想到这么正式,我也只得起身回礼。
抬起头时见他嘴角上扬,带着捉摸不透的笑意。
咦——
我打了个寒颤,又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若拿平常人家来说,我们也算青梅竹马,他九岁伴太子读书时,我亦九岁。
第一次见他穿着一身绿色道袍,带着白玉冠,袍子剪裁得体,很称他矮矮的个子。
到现在他还是穿着一身绿色的道袍,那材质那制式和小时候分毫不差,我简直怀疑他是不是同一样式的衣服做了七八十件。
直男审美。
除了白玉冠变成了莲花冠外,他的个子也长高了许多。
就这样站着,我发现,我居然矮了他半个头。
“看什么?”他问。
“没事。”我收回眼神,端正坐好。
面上没事,心里却有点感慨,要知道我当时是比他高的。
他第一次到东宫,我已经在宫里摸爬滚打了五六年,作为一个老人,一个比他高的老人,我很自然地萌生一种带头大哥的感觉。
毕竟东宫里的东西,我都如数家珍。
哪儿有龟兹进贡的玛瑙枕,哪儿有于阗进贡的五色玉,包括我心心念念的波斯的锦毯和太子的一位胡姬美人。
我看到李必的小脸呆呆愣愣,明明好奇还强装无所谓。
我能理解,毕竟我也是这样过来的,天知道我第一次看到圣人养了一头渤海国进贡的狮子时,是有多么的震惊。
于是,我善解人意地拍拍他的肩,语重心长:没事以后你就习惯了,大明宫里还有很多地方,要了解的呀。”
哪知,李必这小萝卜头淡淡地看了我一眼,转身问太子:“听闻东宫收藏的有葛洪的《抱朴子》真迹,可否借来一观。”
他那小大人的做派着实把太子和陕王逗笑了。
陕王走上前来,抱着李必够到书架的最上面,抽出一个盒子,盒子中捧出一个卷轴,便是魏晋时期的真本了。
陕王摸摸他的头,说:“小心些,自此一本。”
李必把头点得很是郑重,在他爱学习的光辉下,我显得特别没文化。
我当时连礼经都还没看完,大字不认识几个,我最喜欢的是去揪东宫侧殿那只仙鹤的毛。
那只仙鹤被太子养的很温顺,被揪了毛也不啄人,只知道跑,我与太华就在后面追,乐此不疲。
为此,直到现在,我去人家家里做客,看到旁人家的仙鹤,手都会痒痒。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唏嘘不已。
我和李必远走嵩山,太华出嫁了,悲催的寿王被他老爹带了绿帽,美丽不可方物的玉环姐姐跟他公公搞在了一起。
李必侍奉的太子,是李亨,当时是陕王,后来是忠王,四年前入住东宫。
我说的太子,是先太子李瑛,四年前死了。
我们长大了,故人也凋零了。
看着眼前李必成熟不少的脸,我不禁叹了一口气。
李必扬起脸,眉头微皱,问:“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我缓过神,他说的手里那份契约。
我刚刚胡思乱想,还没认真看,我这个人不爱念书,一看那密密麻麻的字,就想睡觉。
所以,在白云观五年,我都没念过一篇完整的南华经。
有些对不起太华。
可,为了我日后的逍遥快活,今天无论如何,也得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看才行。
庭院中桃花开得正艳,屋内燃的是父兄从长安寄回来的草堂烟。
我在看条款时,李必挪了个位置,就在廊下。
二人久久无声,就这样坐着。
通篇看下来,这份契约详尽公平,大到财产分割,小到夫妻称讳,都已经写明了。我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思虑的事情一向很周全,我深有体会。
我准备与李必签字画押,抬起头来,看见他面前的茶未动分毫,而脸微侧向桃花,手里执着拂尘,绿袍与粉花的融为一体,静谧和谐。
真他娘的好看啊。
我心里感叹,不亏,这笔买卖真的不亏。
我二人一同签字,契约一式两份,我一份他一份。
“时间呢?”我问。
李必想了想道:明天是上元节,就从明天开始吧。
于是契约上落的时间便是开元二十九年上元节至开元三十二年上元节。
之后,他拿起了我案几上的一杯红印泥,安了个手指印。
我道:“不必要吧。怕我赖账不成?”
“落印为证,方能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