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轻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先前在叶先生面前,说要请爹娘同意,也只是随口一说,压根儿没想去问母亲的意思。

廖大太太平日总把“女子无才便是德”挂在嘴边,打心底不赞成她们读诗书、做学问。是不难见到的那种重男轻女的妇人心思。

廖大老爷是严父面孔,值得庆幸的是, 从不反对两个女儿的求学之心。关乎这种事, 都会爽快应允。

当日,姐妹两个掐着时间去了外院, 等候在府门内。

廖大老爷下衙回府,二人迎上前去,陪父亲回内宅的路上, 把叶先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听得此事与程询、姜道成有关, 廖大老爷意外地扬了扬眉, 思忖片刻,道:“明日我派管家出去,问明两位先生和程府的意思。你们要每日前去程府的话, 廖府不能失了礼数。”

他对次辅程清远一点好感也无, 却很欣赏聪明绝顶的程询、才华横溢的姜道成。文人相轻不假,但要分对谁,程询和姜道成那样的文人翘楚,寻常人真没轻慢的资格。

姐妹两个听了, 立时笑逐颜开, 向父亲道谢。

廖大老爷被她们的情绪感染, 笑了笑,告诫道:“去归去,你们可不能惹事。”

廖碧君忙保证道:“爹爹放心,我们一定会谨言慎行。”

父女三个说着话回到正房,见到廖大太太,谁都没提方才说定的事。

程府东院。

姜道成坐在厅堂,没好气地看着程询。

前几日,这后生派小厮寻到他面前,针对当地一桩案子跟他打赌,随附一封注明好几项事由的赌约,惹得他瞧着信运了半晌的气:他就在案发的县城,且在县衙中有熟人,眼看着就要结案了,怎么想都不会再出周折,程询却笃定案情发生逆转,更与他赌上了未来几年的运道,说如果料错此事,便搁置功名路,到他跟前做几年洒扫的书童。

太狂了。

他相信有神机妙算的人,并不敢断定程询日后不会成为那样出色的人,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程家这大少爷如今还太年轻,还没出门历练过,信誓旦旦地跟他来这么一出,只能让他认定是中了解元之后的浮躁、张狂。

他忍不得,当即应下赌约。

后来……后来他就带着书童来了京城程府,懊恼、怄火得快找不着北了。

程询不难猜到老人家的心绪,陪着笑,亲自沏好一杯碧螺春,“先生,请慢用。”

姜道成见他做派与信中的态度大相径庭,不免意外,“我还以为,你是狂得没边儿的人。”

“晚辈晓得。”程询显得愈发谦恭,“先前的激将法,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望您见谅。”

姜道成扯了扯嘴角,喝了一口茶,眉眼舒展开来,“好茶。”

程询道:“听说您喜欢,便寻了些上品。”

姜道成如实道出心绪:“思前想后,我瞧着你,心惊肉跳的。”隔着好几百里料定一些事的结果,太反常了。反常即为妖,这道理他听过无数次了。

程询笑出声来,避重就轻:“您是什么人物啊?喜好常有人谈起,我只是稍加留心,记下了而已。”

姜道成不予置评,岔开话题:“说说那个案子吧。”

那个案子,是一个商贾家中出了人命,刚满十八岁的丫鬟中毒而亡。官员若没有一定的权势和手段,处死府中下人都要担上干系,何况商贾之家。丫鬟的至亲要讨个公道,及时报官。

县令查来查去,通过商贾一家上下的口供,找出了嫌疑最重的账房管事。

那账房管事起初矢口否认,经过半年的牢狱、大刑之灾,承认是自己下毒杀害丫鬟,理由是那丫鬟时常对他冷嘲热讽,他想给她点儿教训,并没想杀死她,怎奈自己不懂药理,下在饭菜里的药分量重了些,便有了丫鬟的身死。

县令想不出别的可能,便认为可以结案了。

这案子,正常发展的话,真凶要在一年后落网。

商贾之妻,是活脱脱的母老虎、妒妇心性,夫君跟哪个女子多说几句话,都会心生不满,但在人前,却是敦厚的做派。

商贾与丧命的丫鬟有染,暗度陈仓的日子长达三年,好几次提及把丫鬟收房,抬为妾室。商贾的妻子不肯答应,总是不能如愿把丫鬟逐出家门,妒火燃烧到一定地步,起了杀心。

当家主母选定替死鬼,吩咐下人统一口风应对官府的询问,并非难事。是在结案之后,商贾一直觉得愧对丫鬟,没让她生前享什么福,又屡屡看到发妻做噩梦,哭喊的言语充斥着恐惧,起了疑心,反复盘问下人。一来二去的,梳理清楚整件事,把发妻告上了公堂。

前世,因为案情的反复,上报至朝堂,错判了案情的县令得了很重的罪责。

程询清楚地记得原委,觉着都不是什么善类:惹祸的根苗是商贾,身死的丫鬟也有行差踏错之处,商贾之妻偏激到那地步,商贾该是功不可没,可平白杀人、害人的罪,任谁都无从宽恕。

做替死鬼的账房管事最无辜。

今生要元凶尽快伏法,派人用程府的名头敲打商贾和县令即可。他们怎么想不打紧,重要的是这结果。

但是,个中原委,不能告知姜道成,程询只是道:“程府一名小厮曾在当地逗留,见过那名账房管事,坚信他不是穷凶极恶的性子,跟我提了几句,我便让他留心,有了眼下这结果。”

姜道成审视着程询,半晌,无奈地笑了,“我仍是觉着蹊跷,苦于没法子反驳罢了。好在真凶尽早伏法,屈打成招的人没做替死鬼,是大快人心的事。输给你也值得。”

“事情已经过去,您不需记挂于心。”程询认认真真地奉承老人家,“我是一门心思向您求教,又晓得轻易请不动您,这心思和案子凑巧赶到了一处,一时冲动,出此下策。日后再不会了。”

姜道成不吃这一套,“谁知道你真正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程询一笑,“您千万别多思多虑。”停一停,郑重行礼,“日后,您就是我的尊长。”

“我可不敢当。”姜道成示意他平身落座,“你的事,我听说过一些。国子监眼下都没人教的了你,我这等闲人更不敢托大。得了空,你我好生探讨一番学问,若实在不及你,就得反过头来拜你为师。”

横竖已经栽了跟头,他现在是丢人不嫌事大。

程询哈哈一笑,“这话可太重了。您这不是折我的寿么?”

说笑间,程清远过来了,见礼之后,客客气气地邀请姜道成到正院的暖阁用饭,命程询作陪。

姜道成见当今次辅全然是礼贤下士的做派,心慢慢踏实下来。席间,不免问起程清远另外两个儿子。

程清远笑道:“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毫无可取之处,却贪图玩乐,这几日去了别院。听下人说,整日在附近的山林打野味儿。等回府之后,我再带他们给先生请安。先生要是瞧着他们不是蠢笨得离奇,闲时还请费心点拨一二。”

姜道成只当是场面话,谦虚地应承两句。

其实,程清远说的是心里话。次子程译从小就性情木讷,在程询面前,总有点儿自惭形秽的意思。三子程谨原本活泼又乖顺,长大之后,好像也被长兄的过于出色打击到了,平时恨不得躲着程询走。他们越是有这样的自知之明,越是让他不待见,每每想到就头疼。

席间,与姜道成熟络之后,程清远把这些事娓娓道来,也是清楚,对方要常住程府,家中情形根本瞒不住。

姜道成不免叹息:“当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这孽障也是不懂事,没个兄长的样子。”程清远睨着坐在下手的程询,“闲时对友人尽心尽力的,独不肯好生照顾两个手足。”

程询只是赔着笑,起身斟酒。

姜道成不便接话,打着哈哈转移了话题。

当晚,宾主尽欢。

转过天来,叶先生来到程府。程夫人亲自出面应承,安排叶先生住在东跨院,指派了三名专门服侍的丫鬟婆子。

随后,叶先生跟恩师好一番契阔。程询特地前去请安。

叶先生常在京城,关于这位程大少爷的事情,听过太多,见他彬彬有礼的,全没传言中的傲气、不羁,又是凡事好商量的态度,意外之后,很是欢喜。

还没到正午,不少门第的拜帖陆续送到府中。姜道成却不急着见客、收学生,整个下午都带着爱徒与程询探讨学问。

程询是奇才,但非全才,不感兴趣的东西,不肯倾注精力。正统学问烂熟于心,被很多人视为杂学、偏门学问的东西,有不少都是以前稍有涉猎便觉得没用放弃了,由此,只要他态度相宜,便能让姜道成、叶先生认为是有心学而不得章法,需得人点拨。

而最终的结果是,师徒两个都不肯收他。

姜道成道:“依你的天赋,不论哪门学问,定是一点即通,用心学一段时日,便能深谙其道。我不管旁人,与你能得闲探讨一番便好。”

叶先生笑吟吟附和:“师父说得没错。程解元若有想学的东西,我们自会知无不言,拜在师父门下就算了。若来日说起来与你出自同门,我真是想想就觉得高攀了。”

姜道成颔首,“你平日若是清闲,大可帮我们指点资质尚可的孩子。”

两人态度坚决,能与怡君时不时相见的目的又已达到,程询也就不再坚持,很自然地问起叶先生,廖家姐妹分别擅长什么。

叶先生道:“廖家两位闺秀都是聪敏好学,大小姐琴棋书画皆精通,相较之下,字和琴艺差了些火候,这两年主要跟我学这两样;二小姐喜欢作画,水墨工笔都不拘,我瞧着已经很不错了,但那孩子是精益求精的性子。”

“是么?”程询浓眉一扬,笑道,“我闲来也常作画,改日见到廖二小姐,倒是想在您跟前,与她切磋一番。”

“你作画功底了得,前两年我亲眼见过你一幅水墨,委实出彩。”叶先生笑道,“到这上下,我怕是要自愧不如。你若愿意指点廖二小姐,我定要感激你的。”怡君有真才实学,平时却从不张扬,是她私心里引以为豪的孩子,她便总希望爱徒得到更出色的人的点拨或认可。

“先生过誉了。”程询笑开来,出于习惯地避重就轻,“您跟姜先生要总是这样夸我,不出三日,我定会得意忘形。日后千万别这样见外,我真受不住,这会儿就有点儿坐不住了。”

姜道成和叶先生闻言,俱是轻笑出声。

城南廖家的管事来回走了几趟,打点好两位闺秀去程府求学的事。

事情落定,廖大太太才听说,生了好一阵子的气。从来是这样的,夫君不把她当回事,两个女儿惯于先斩后奏。气归气,父女三个心思一致,她明白,与其反对质问,不如缄默。

廖家姐妹两个则得了叶先生的准话:日后每日上午去程府,除了地方不同,一切照旧。此外,还分别给她们布置了功课。

第二天,姐妹两个去了设在程府西院的学堂。

字与画,学起来都是至为辛苦的事,要反反复复地练习一笔一划一花一鸟,能长期坚持的,必是出于十成十的喜爱。

到了学堂,叶先生看过两个学生交上来的功课,对廖碧君很是满意,“大字有所精进了,继续每日练习便可。今日好生看看我给你备下的琴谱。”

廖碧君恭声称是,转身到自己的座位落座。

叶先生拿起廖怡君的莲花图,皱眉,“手法怎么有好几处拖泥带水的?碧君若跟我一日不见,定能让我刮目相看,你却是跟我一日不见,便退步到几个月之前。离不开师父的学生,还想有学成的一日?”越是喜欢,便越是严苛。

廖怡君理亏地道:“先生,这画吧……我拿错了,半路才察觉——昨晚照着这一幅的布局画来着,早间起来不知怎么就弄混了。已经让随行的丫鬟回家,去拿昨晚新作成的那一幅。”

叶先生把画卷起来,没好气地敲了敲她的额头,“你这小脑瓜整日里想什么呢?”

怡君老老实实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日后不敢了。”

“我要是信你这种保证,早气吐血了。”这丫头从来是勇于认错、绝不改过,叶先生扶额,“谁耐烦等你的丫鬟返回来,这就给我重做一幅。”

怡君立刻称是,转身时,对强忍着笑意的姐姐抿了抿唇,用口型缓缓说:“怎么不帮我检查?”

“今儿没顾上。”廖碧君敛了笑意,无声地回一句,又是同情又是抱歉。

怡君倒是早习惯这种情形了,笑一笑,在桌前落座,从书箱中取出画纸、画笔和颜料,认认真真准备。

叶先生手边无事,去了东院。

姜道成是重诺守信的人,之前答应要遵循程询的心意收几个学生,便不会反悔。这两日,忙着跟程询商量招收学生的章程——只收几个人,不好让不能如愿的人觉得他眼高于顶,少不得做些功夫。

此刻,两人拟定了大章程,在商议一些细枝末节。

叶先生听了一阵,听出了头尾:不论是哪家子弟,想长期接受名儒姜道成的教导,要经过两次考试,先是一篇随意指派命题的制艺,得到认可之后,要在姜道成面前展露书画或音律的才能,再得到认可的话,便过关了。

制艺做得好,还要能入姜道成、程询的眼,谈何容易?

京城不少门第视琴棋书画之类为旁门左道,不屑于染指,更不准子嗣去学。这就又先一步把很多官家子弟拒之门外了。

名门子弟,对欣赏的人,定要结交,对反感或威胁到自身的人,有时会将对方逐到偏远贫瘠之地吃苦,有时则会安置到眼前,一步步把人连根拔起。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辅国权臣

辅国权臣

轻语江湖
辅国权臣,辅国权臣最新章节
历史 连载 52万字
拐个猎户来隐居

拐个猎户来隐居

禅猫儿
一个因好友背叛而误入时空乱流的冷血杀手 一个因亲人相继离世而受尽世人冷眼的冷情少年 一个简陋的茅草屋,一个用飞机残骸上的材料改造的温馨山洞 两个来自于不同世界,却同样孤独的人 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 两人共同面对世人的冷眼 面对生活的艰辛 猎杀饥饿的狼群 应付极品的亲戚 一起开荒种田,一起打猎 一起在这青山碧水间,打造理想的隐居之地,过着幸福快乐的隐居生活 总之这是两个人日久生情,过着令世人羡慕
历史 全本 60万字
穿越之我在大唐开连锁

穿越之我在大唐开连锁

鑫健
李柯,在路边草丛捡了一个手镯,这个手镯可以穿越到大唐和现代!从此他做起了生意……哎!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诗人李柯又来卖货了!老兄!这是泡面……不多要,10两银子! 哎,8点……5两、3点也行?啥?一两?卧槽,爱......买不买! 给那么少……最后,李柯开了一家超市……啥?刘尚书提亲?给他个面子,让他女儿做个妾吧! 皇上提亲?我去……【展开】【收起】
历史 连载 122万字
三国之四世三公

三国之四世三公

120笑话
朝代更替,是偶然还是必然! 皇室兴衰,是天意还是人为!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袁常,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第六子,据一地称霸,引四方云动! 王朝更替,皇室兴衰竟早有定论,且看袁常如何破解束缚千年之宿命!
历史 连载 163万字
点雀为凤:殿下不省心

点雀为凤:殿下不省心

梦中说梦
落魄皇子沈御离在荒苑之中捡到了一个小太监。小太监肤白貌美伶俐讨喜,就是有点吵。 像只麻雀。——麻雀性子野,要好好拴着,不然会上天。 有一天,那根线嘎嘣断了。————蠢梦新文,求推荐求收藏,求支持完结文《九世凤命》《妾身邀你扛牌坊》。 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
历史 全本 14万字
三国之飞将再世

三国之飞将再世

妄言思其
一人压诸雄,一戟镇万兵,三国时期武力第一得吕布,却屡屡为他人所利用,最终身死白门楼为人所叹惋,而当一个现代的灵魂与吕布发生碰撞之后又会发出怎样的火花,是一切重蹈覆辙,还是权力美人收入囊中,一切都在故事中。
历史 连载 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