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下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夜深人静,漫步在石子路上,徜徉于历史胡同间,想象着当年的繁华胜景,尤其是想象着当年的元宵灯节:混杂在汹涌的人潮中忽有二楼木雕窗里闺阁淑女探出头来抛下绣球,幸而被你所接中,那是何等的浪漫,何等的良缘啊!
老也不老。是因为这里原先虽是条老街但很少有人直呼其“老街”,大家喜欢管她叫“老街”是近五六年的事情。
老街的原名叫贞节街,因为老街的东头有一口千年古井,叫贞节井。当年城东片区拆迁改造时,一位抄北方口音的老头观光至此,看到轰隆隆的铲车毫不留情地从街东往街西吞噬着这条老街,四周围着铁链子的一口古井在铲车的轰鸣声中立刻夷为平地。见此惨景,老头不顾一切地站到铲车的斗里,大叫一声:“不准拆!把你们的市委书记叫来!”
市委书记?哈哈,是你随便叫得来的么?我们在改造商业街,重点工程是你随便可阻拦的了么?一顿拳脚,把这个来路不明的老头揍进了医院。
这一揍,也揍出了个大名家来:原来老头不是拆迁钉子户,他叫文哲,是北京一所国内顶尖985大学的一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大师的学生、古建筑保护领导小组特聘专家、全国代表。
这一下不得了,市委书记包再兴不请自来了。又是赔礼,又是道歉,又是指示公安局长拘留打人凶手,又是要求医院院长尽最好的名医,用最好的名药,不惜一切代价治好他的伤。
文哲说,不用赔礼,不用道歉,更不用拘留打人者,只要书记答应保牢这条老街,保牢那口古井,保牢贞节街两边的古建筑,特别是要保牢老街两边当年古城范围内的八咏楼、天宁寺、侍王府、万佛塔、城隍庙等等。
书记满口答应,一定,一定,当天就指示市文物局首先抢救保护那口古井,不得将古井的任何一块石头,任何一根铁链搬离现场,哪怕是一块泥土,一块砖石,尤其是那块御赐“贞节井”石碑不得有丝毫损坏。
包书记是文革后七七级本科大学生,毕业于之江大学数学专业。在之西山区老家江郎山当了两年高中教师的包再兴,每每想起被村书记一巴掌甩成聋子的父亲,想起聋子父亲临终遗言:“兴兴啊……好好念书……做人上人。”心里就泛起莫名的躁动。第三年他咬牙考上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调到之东一个海岛小县当了分管城建规划土管的副县长,自此走上了仕途,人生沿着聋子父亲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在婺州任职期间,又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拿了个博士学位。包再兴深知文化资源对于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只是苦于前任杨书记定下的项目,他不便否定,而且规划局长向他透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底:
“贞节街改造的投资方是市领导从贝价格飞涨,全成了青田冻石、昌化鸡血、巴林彩石、寿山田黄或者是和田籽料。
郭老三对的石头没有兴趣。他虽是大老粗一个,没多少墨水,但他知道收藏的东西里头还是要点名堂的,他总觉得婺州黄蜡石不比四大名石,更不可与和田籽料相提并论,缺少点历史,缺少点内涵,缺少点积淀。总之,这东西没啥玩头。秃顶郎医师曾经捧了一块黄岑岑的石头对他说,这东西好啊,他三万块买来的,你郭老三要的话,原价转让。郞医师用长的一盏小电筒贴牢石头照着,你看,你看,多透啊,比青田石中的封门青灯光冻还透呢!郭老三不信,你姓郎的,沾过手的东西没好处会放掉?要是有这样的高风亮节,当年也不会被省城医院踢出来了。看看你似乎很实诚的样子,高个子,宽脑门,厚嘴唇,但了解你底细的人就知道,你心里实在没有长相那么亮堂,那紧蹙的眉头下面那细眯的双眼里头,真不知道有多少深藏不露的东西!
郭老三大步跨过石头堆,急步穿过小弄堂,蹑步走在了摆满形形色色、盆盆罐罐的老街上。经过八咏楼前面的广场时,他朝一个长满钉螺的东西瞟了一眼,三个背着大包小包的中年汉子立即苍蝇似地盯了上来,压低了声音在他耳边嗡嗡:
“,这是海捞瓷,元青花。”
“,我这儿有好东西,看看吧!”
“我们住的地方还有,真货,绝对开门。”
郭老三立住脚步,摘下墨镜,瞪圆眼珠,左前额上那块月形大疤痕气得由白变红,像一道刚刚与人格斗惹下的印记,血红血红的,他高高举起塑料袋里装着的苹果和酥饼,大喝一声:“我有假货,要不要?”
三个外地人见郭老三块头不大,剃着个平头,穿着双布鞋,但戴着副大墨镜,挺着个大肚子,拎着个大茶杯,嗅出他定是个大财主,却想不到他还有大脾气,以为他要将塑料袋里的家伙砸将过来,尤其那道月形大疤痕让他们觉得这是个好斗的狠角儿,赶紧一声不响地蹲回到原处。这些古董贩子,每个周末在老街上蹲着,阅人无数:那些身上穿着衣裤、手指上戴着黄灿灿方戒、脖子上挂着牛绳般粗金项链,看起来十分光鲜的男人往往是装样;而看上去土里土气、不修边幅的人说不定就是个去得了佳士得苏富比举牌的好佬。但眼前这个好佬,像个火药桶,一碰火星就爆炸,这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
对于类似的抄北方口音的古董贩子,郭老三是领教过的。现在一听见操外地口音,一看神秘兮兮的样子,他就怒不可遏。
位于老街中段八咏楼边上的守缺斋古董店是赵德富兄妹俩开的。哥哥赵德富在市纪委工作,当了个什么举报中心主任,便以妹妹赵德姝的名义注册。妹妹赵德姝在郊区与老公伺候着一口鱼塘和一个养场。平日里反正老街上没有多少人,守缺斋门就关着,一到星期天,则不管刮风下雨,都开门纳客,兄妹俩雷打不动地在这里守着,他们纳的不是生意客,纳的是一帮古董朋友,见见面,聊聊天,开开心。当然,要是撞上来一只,开张生意做一票,能把房租赚回来,那就是意外的收获了。
郭老三来到守缺斋时,赵德姝正提着一把老式陶制茶壶,用一次性纸杯给大家泡茶,小方桌子上除了摆着些泡上茶的纸杯,还摆着一些脏兮兮的破瓷片,围着破瓷片,桌边坐有几个常客:秃顶郎医师、近视郝记者、白发贾馆长。
长篇《老街》,至少有56章,大约47万字,这是第一章,,后面我会陆续发表,希望读者朋友喜欢!
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