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世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到这情景我和林青他俩面面相觑。
这时在门口的一个什长看到了慌忙跑了过来,向我行礼后说:“守备大人,您来巡查了啊。”
我指着门口的人流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什长答道:“兵尉梁雄汉大人、队长王益大人和文书陆道忠大人、文书刘笃大人前往各地招募人民来开垦汝城田地。各地饥民纷纷前来。”
对呢,我给梁雄汉他们的政策是汝城三年内招民开垦,对于招来的民众出借种子、耕牛、农具租费为收成的一成,头二年不征粮,第三年开始征四成。确实是相当优渥的条件,只是哪来这么多人呢?
“这些人从哪里来的?”
“回禀大人大多是从北方和东方迁移而来的。”
啊,周边的1个中大夫3个小大夫收税确实挺黑的呢。
进城之后,只有刘笃在城里办公,其他三人还在外未归。
刘笃兴高采烈地向我介绍了汝城的现状:招募民众已经超过12000人,预计播种麦田30000多亩。现在汝城军民正全力开垦新田中。
刘笃介绍完后就带我们去看了三台山的开垦工作,三台山位于汝城东北占了汝城面积的四分之一。它成三个台阶状分布,虽然三个平台平坦少巨石却没有水。
不过因为高转筒车的使用现在已经有了开发的能力,流经三台山的有一条小河青溪,而离它15里有一个比它流量大很多的汝水。于是梁雄汉发动军民经过三台山开挖了安渠连通两条河,在三台山树立起了三个高转筒车利用安渠的人工落差为动力,将水送到了10多米高的第一台上;送上去的水被囤积到预先挖好的池塘中,等水存满打开水门推动第一台上的高转筒车将水送到第二台;第三台利用天车打出水井利用牛来拉大桶汲水灌溉。
刘笃兴奋地说因为我提出的高转筒车和天车使得三台山得以开发,多山的汝城一下得以多出了一倍的可开垦的田地。天车打井还可以用到其它的山区去打井增加可耕地面积。
果然跟我前世那句话说的一样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汝城住了一夜后,我们启程返回新城。
新城里毁于战火的房屋正在被拆除,受损不大的房屋里明显住进了人。南门外的那片我聚集汝城军民的小平原,除了到山坳的一条可供四辆马车驰骋的道路外,都已经被开为了田地,中间忙于耕作的农人们神情严肃地耕作着,那是汝城新生的希望。
在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蓝天下我们一行人回到了新城地界。一路之上稻浪翻滚成为了一片金黄的海洋,田间黝黑的男女们脸带笑容在挥舞着镰刀收割着他们的劳动果实。沿途百姓们看到我都欢声相迎,他们将是我走向天下的坚实基础。
林青在新城给林道安排了住所,林大林二则被我安排进了义学,林青还指派了武艺高强的甲兵给他们当武术老师。
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啊。
新城29万亩稻田,收获水稻78万余石,入公仓39万石;河西17万亩稻田,收获水稻43万石。
潭邑22000亩,收获水稻49000石,基本够民众撑到麦收了。杜大人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这次杜大人没再耍赖把张云、黄安还了回来。
9月底进行了麦子的播种。
由于确定了新城以水稻为主,所以小麦远远不如水稻种植面积大,只有8万亩;河西15万亩;汝城36000亩。潭邑种下小麦65000亩,没办法送佛送到西借了杜大人8000石麦种,明年他应该不会再来找我了吧。
凤凰滩30里派甲兵100骑步兵200,乡卒骑兵200步兵600,建屯堡7座由周端主军事,张云负责民事,
卧牛滩40里派甲兵100骑步兵200,乡卒骑兵300步兵800,建屯堡9座由王离主军事,黄安负责民事。
两地之间称牧城由汪鹏、章康负责。
张雍、夏松负责河西。
河西与牧城之间地形方正称四方,由黄堂、任平带兵500屯田并募民垦殖。
历过两年多的准备,有赖于各地不断慕名而来的书生们,接受严格训练和文化教育成长着的士兵们,各地蜂拥而至的人民们,我们可以在河西之地大展拳脚了。
10月金月娥生产了,是个儿子取名叫姜海川。
11月蒂娜亚生产了,是个女儿取名叫姜玲儿。
12月初进行了各地的调查后统计得到:新城人口38000人,河西人口34500人,汝城人口15000人。有骑马甲兵300人,骑牛甲兵200人,甲兵步兵1000人;骑兵500,骑牛兵300,步兵3000。牛12150头,马9400匹。
当一切顺利进行时,一封书简从姜府通过苏鲁乌送来。
我终于结束了单身的生涯!我有老婆了!原来杜子所谓谢礼是这个啊!
(本章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