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那些年赚学费的日子 (第1/2页)
随笔一瞬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于消毒问题,村里人家家都会时常买一些酒精备用吃涮锅,每周只需要用酒精给工坊消毒即可。这个工坊也算是集体工坊了,语岩和村长商量去注册个商标,做成品牌的。
语岩给村里人画的大饼太大,村里人干劲十足。还选出了两个专门检查卫生和管理生产的管理员,一个是王奶奶,一个是村长。监督费大家伙每天每家给5毛钱,总之一年下来,两个老人的养老费是够了的。
村子里的女人们将祠堂后院收拾的一尘不染作为工坊,每家每年拿出一桶酒精作消毒使用。没有酿酒的人家就负责每天打扫卫生和消毒,务必让工坊里里外外干干净净。
两位老人也认真的监督大家,这是吃到嘴的食物,每天两老人检查的很仔细。必须穿干净整洁的衣服,头发全部包在帽子里面,保持双手整洁干净。自备三条干净整洁无异味的毛巾擦手备用,进门之前身上除了携带的猪肉、鸡、鸭、鹅肉的味道以外,不许有任何异味出现。
一直到今年,村子里接了一个大单子,据说有富商过来考察了,说质量和卫生都不错,付了定金下了一笔大订单。村子里向来生活还算可以的几家都因为灌制火腿肠重新盖了房子,大家看的羡慕,却也更干劲十足了。
王家兄妹做完这笔单子已经躬身隐退了,因为他们要常驻学校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了。
家里的田地他们都租给了老村长家种,包括那些喂养家禽的地方。每次收获的时候,老村长给他们一大麻袋的米、一麻袋花生和一桶油即可,不是稻谷,是处理好的米。平时他们自己在家吃点肉类的东西也会给老村长和王奶奶家送一点。
刘大伯这几年也帮了他们不少,他现在已经将店面开到了市里。关于这点,村子里的人也有一半的功劳。因为刘大伯店里的所有食材只要村子里有的,他都在村子里供货。
村子里自家种的东西是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化学原料的。刘大伯在村子里收货,一方面是想带动村子里一起致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村子里都是天然食品。再加上刘大伯聘请的厨师的好手艺,生意那是相当火爆了。
兄妹三人每年再忙的厉害,也会去刘大伯家给他拜年,给他带点村里的酒和其他的一些特产,刘大伯这几年也帮了兄妹不少的地方。
语岩现在住在了镇上的房子里,镇上的房子是他有眼光的老爸买了地皮盖的。
县里五年前房价低谷期,王爸爸算了算自己手上的存钱,在县里购买了四套房子,还在镇里盖了一套,乡下盖了一套。
他没有什么特别的预感,只是觉得房子便宜要多买几套存着,再者来说家里两个小子将来娶媳妇也要房子的,不行就推到重建也行。
虽然好眼光的王爸爸去了天堂,但是房子依旧还在,语岩上初三的时候,哥哥们已经去了县里的高中。她一个人回村两个哥哥是不会放心的,就让她住在镇里的房子。
由于语岩成绩一直稳定优异,学校想了想,免了她整个初三时期的书本资料费和三餐费。主要也是因为王圭王城夏天的中考成绩很不错,全省并列第一的好成绩让学校好好扬名了一把。
现在俩人去了高中,语岩在初三就得到了特殊照顾。再者她的成绩次次第一,学校觉得中考可能还会再创辉煌,免点伙食费、书本资料费一点都不亏。
前几年王圭王城成绩优异,获得了来校领导的赞誉。今年领导还亲自给他们发了中考奖学金,除了省里送来的奖励,还有市里的奖励,县里的却没有给他们发那么多的奖学金,而是奖励了他们每人两只钢笔,一大盒圆珠笔,质量都是不错的。
这两样对他们高中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县重点高中还免了他们的学杂费和书本费。
两人在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也说了很多县里的领导和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帮助,省里的领导也不辞辛苦的来看望他们,他们感激不已,正好借这个平台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