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罗朗为了给好友送别, 特意向刘荨请了一天假。
不过吴孚是早上离开,他下午就没事了。
他爹现在也已经进了官场熟悉益州制度,待熟悉了之后,以皇帝陛下意思, 是要让他爹外放当郡守。母亲早早出门,和益州官场其他夫人们聚会。罗朗新结交的朋友们都还在工作。罗朗想了一下, 觉得自己没什么事可做, 就提前结束休假, 继续去皇帝陛下那里报道。
罗朗来到州牧府的时候, 刘荨正蹲在把奇花异草都拔了种成竹子的院子里,看着地上滚来滚去的熊猫宝宝傻笑。
虽然罗朗不知道皇帝陛下和司公为什么要叫貔貅宝宝为熊猫宝宝, 难道是貔貅体型像熊, 脑袋像猫的缘故
其实皇帝陛下给喜欢的动物命名, 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让罗朗好奇的是,皇帝陛下和司公似乎并非是“命名”, 而是在他们印象中, 貔貅就该叫熊猫。而他们也会在对话的时候时不时的谈及一些关于熊猫很奇怪的话。
比如国宝, 比如出国打工自己赚伙食费,比如直播我特么的吸熊猫吸爆
直播是什么吸熊猫他倒是知道是什么。
罗朗看着刘荨把脸埋在了熊猫宝宝的背上,被训练得很乖巧的熊猫宝宝任由刘荨蹭来蹭去深呼吸。
嗯,这应该就是吸熊猫了。
若最初罗朗见刘荨如此沉迷吸熊猫,还会担忧刘荨玩物丧志。但现在他已经完全不担心了。
莫说皇帝陛下并没有打算收集熊猫, 只准备把这两只司公特意寻来的熊猫养大而已,就算是吸熊猫, 也从未耽误皇帝陛下的工作。
就像是许多人闲暇时间养猫养狗养骏马一样,皇帝陛下不过养两只闲暇时间逗趣的宠物,不值得小题大做。上纲上线。
“咦嘉飨你不是请假吗怎么来了。”刘荨一边揉了大滚揉小滚,把两只熊猫宝宝揉的生无可恋,统统非常人性化的翻白眼,一边对罗朗说到。
罗朗道“子辅已经随吴将军启程。既然闲来无事,就回来了。”
刘荨捏了捏熊爪子上的肉球,道“都给你假了,你去逛街读书睡觉不都成吗何必把自己弄成工作狂的样子。有半日的闲暇多不容易啊。”
罗朗笑了笑,没回答。
刘荨松开手,旁边青礞立刻让人端来水让刘荨洗手。
刘荨道“好吧,你是工作狂,让你闲下来你反而浑身不自在。你们这群人啊,一个个又聪明又努力,简直不给我这样的普通人一丁点的活路。”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罗朗勉强习惯了刘荨写作口无遮拦读作心直口快的性格,这时候他只要微笑就好了。
见罗朗这表情,刘荨老气横秋的叹了口气“居然没一点反应,你没有以前有趣了。”
罗朗继续微笑。
不被皇帝陛下一句话吓得大惊失色就叫没趣吗那我还是继续没趣吧。
刘荨见罗朗这八风不动的样子,不再继续调戏他“好吧,回来了就继续工作吧。正好元长、禹川把他们的献策完善了,你帮朕品品。”
罗朗心中升起好奇。
陈文和翟阳几乎和孔瑾同时归于皇帝陛下麾下,孔瑾早已经献策,并且因外出为天使,立下大功劳,陈文和翟阳却一直没什么动静。
待罗朗给皇帝陛下当主簿之后,他才知道,陈文和翟阳在孔瑾准备献策的同时,两人也同时准备了一道国策献上。只是这准备的时间太长,直到他们去交州,这国策还没献上来。
现在终于完成了吗
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厉害的国策,居然难到两人到皇帝陛下麾下之后,还准备了近一年。
若陈文和翟阳在,立刻就要反驳罗朗。这国策还真是见到皇帝陛下之后才开始准备的,而这国策最开始也不是他们提出来的,而是皇帝陛下和司公提出来,他们只是帮着完善和细化而已。
只是完善和细化,就花了他们近一年的时间,可见这国策有多么重要和艰难。
不过虽然陈文和翟阳没有在现场反驳,当罗朗看到这一道国策之后,就明白为何两人会拖这么久了。
两人的献策即使是用轻薄的纸张书写,都用了厚厚一叠纸。
最上面的是总纲提要,之后的是细化的步骤和建议。
罗朗只看了最开始的总结,就不由脊背生寒。
只从表面看,这不过是在这天下大乱,原本秩序已经混乱之际,让皇帝陛下临时选拔人才的建议。但罗朗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可不信陈文和翟阳只为这件事就磨了近一年。
毕竟这种临时的人才选拔,在许多势力都有做。
那么,这两人的献策若志不在此,又是在哪里
罗朗很快就抓到了重点。
这么详细的献策,肯定不是“临时”,那就是长久的国策
罗朗一将其当长久的国策看,就忍不住心生寒意。
这是要改变大汉长久以来的察举制国策祖制吗
看着罗朗脸上冒出细小的汗珠的紧张模样,刘荨问道“怎么这幅表情”
罗朗压抑住自己心中慌张,问道“陛下可是要长久执行这项政策可这是违背祖制。”
刘荨嗤笑“大汉建立来,都是自己琢磨的制度。太祖创了些,文景二帝创了些,武帝创了些,后来哪个皇帝不改些创些除了秦朝那个短命王朝之外,大汉是唯一一个大一统王朝,所有的制度都是自己摸索。何为遵守祖制”
罗朗心里慌张,道“可陛下”
刘荨打断道“现在老有人说什么祖制祖制,还有人提起该学习周制,周才是圣人的王朝。这群人也真是有意思,他们是想分封诸侯国最好还是异姓王再来个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罗朗忙跪下,道“臣并无此意”
刘荨道“你有没有此意不重要,重要的是,世家豪族都有此意。世祖仁慈,他虽有建树,却太过纵容世家豪族,上品寒士,下品无世族要向庶族要人才,还得被世族先过滤一遍他们倒是想流水的帝王,铁打的世族,但也要看看朕愿意不愿意。若是在世祖之前,有这种心思的家族早就死透了。”
罗朗跪在地上,冷汗涟涟。
刘荨见罗朗这么紧张,语气不由缓和了些“这政策,对世族也并非无好处。世族为了延续,只能在族中子弟中选择最优秀者。优秀的子弟,不一定是嫡长,其他人心中不一定服气。因为继承人之事闹分裂的世族很常见。朕这政策,既保护了世族的延续,也让世族其他有才干或者因为各种缘由不能受到家族全力支持的人有了晋升的机会。你若抛下世族就算庸碌无为也该千秋万代延续下去的偏见,好好看看他们二人的献策,就知道其中好处。”
刘荨顿了顿,道“就算皇帝也不能千秋万代。朕之后,大汉还是会继续衰败,新的王朝还会产生。兴衰荣枯都是世间常理,你接不接受它,这世间的规律也不会因为你的意向而改变。还活着的时候做好自己就成,你还想给子孙万代铺路不但累得慌也没有什么用。唉,你们这些天天被洗脑要为家族奉献一生的世族子弟们还真是令人头疼。起来吧,别跪着,朕又不是生你的气。”
罗朗这才起身。
刘荨道“先看看再评价吧。没你想的那么夸张。朕是要世族和庶族,天下的人才,都能为朕所用,而不是故意去打击你们世族。只要你们乖巧,打击世族对朕又没有什么好处。”
这话绝对是假话。打压世族当然对中央集权有好处。刘荨在心里道。
罗朗当然不会直接信了刘荨的话,他仔细看了陈文和翟阳的献策,这一看,就看到日头西斜。
刘荨早上就看完了这一叠纸,准备司俊晚上回来和司俊讨论。
所以这一下午,他就在走神中。
他在想,和罗朗相处,还是没有和陈文翟阳相处愉快。
陈文和翟阳虽也算世族,但是他们的心更偏向于天下百姓。陈文最开始虽然有着身为世族的考虑,不知道是因为祖上教导,还是被翟阳给带偏了性格,现在陈文一心想着怎么让这天下更好,这纷乱更少。
对于“世族后人有本事就千秋万代,没本事就活该淘汰”接受良好,甚至说出“如果陈家后代全是庸碌之人,让其身居高位,是我等陈家人之耻”的话。
翟阳更是狂妄,言“选人选贤,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有何好说”
刘荨在旁边给这两人打c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改朝换代都正常,有什么千秋不灭的家族。就算千秋不灭,那后人也不一定是祖宗的子孙,说不定还是仇人。”
司俊在旁边死鱼眼,看着这三人一个比一个激动,一个比一个狂妄,心里毫无波动,甚至想上前一人一个手刀打晕拖走。
而罗朗则不一样。
罗朗的确是能人,但罗朗被深深束缚在家族中,视野不由就狭窄了许多。
刘荨特意召见罗逡,问了“你儿子怎么这么扭捏”之类的话。
没想到罗逡和刘荨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狠狠的吐了家里的嘈。
据说罗朗从小就被当做家族继承人培养,每天耳边都有人不断念叨,你是为了罗家你是为了罗家,你的才华是为了罗家,你的勤奋是为了罗家,你的命是罗家的,你的荣耀是罗家的,你整个人全是罗家的,要为罗家的兴盛奉献终身。
罗逡听了几次之后非常不满,他跟小罗朗说了几次,你要做你自己,罗家的人,有本事有能耐的,你能帮就帮;烂泥扶不上墙的,你去帮了又有何意义。
然后罗逡就被“剥夺”了教养自己儿子的权力。
罗逡说起来,还忍不住掉了两滴眼泪“朗儿小时候多么活泼开朗,现在就跟个小老头似的,臣见了心里苦啊。”
刘荨跟着叹气“这不是洗脑吗这不是虐待孩子吗他们怎么能这样什么都是为了家族,他的梦想呢他的自由呢他的自我呢都被剥夺了吗这是不对的”
然后罗逡和刘荨相见恨晚,刘荨觉得罗逡才是他想要的人才,罗逡名声不显就是被世人低估了,他要做罗逡的伯乐
司俊因为刘荨的言论拎着刘荨的后颈肉训了他半个时辰。
没错,自知自己说错话的刘荨又变成了猫,试图蒙混过关,然而并无卵用。
不过最后罗逡的成就还真的挺大,和原本历史中那个籍籍无名的人完全不同。司俊这才肯定罗逡的确是明珠蒙尘,刘荨慧眼识珠,自己才是看走眼的那个人。
但是直到那时候,司俊仍旧不知道刘荨这儿戏般的看人准则是怎么选出人才来的。
这大概就是玄学和天赋吧。
刘荨在走神的时候,罗朗冷静下来。
细细品完每一条细则之后,罗朗脑海里浮现了推恩令三个字。
推恩令是汉武帝削弱藩王权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而这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是削弱藩王权力的政策,在执行的时候,遇到的阻力却并不大。
文景时期,藩王屡屡叛乱。汉武帝时未遭遇藩王反扑固然有文景时几次平定藩王叛乱,削弱了藩王势力的原因之外,和推恩令本身也脱不开干系。
原本诸侯的王位和领地是直接原封不动的传给世子,其余子孙便是被养着的闲人。而推恩令则让诸侯所有儿子都可以分到领地。虽所有人都知道推恩令实施后,会让诸侯领地越分越小,渐渐就算皇帝不管他,也不会再对中央起任何威胁。但除了世子之外,诸侯其余儿子本来要当一辈子寄人篱下的富贵闲人,现在有了自己的领地,能有一番作为,能自己当家做主,他们怎么会放弃
至于以后势力削弱什么的,反正他们也不准备叛乱。比起自己一无所有,自己的儿孙也一无所有,现在至少分得一块领地,让儿孙也有一点盼头。
对于他们而言,本来这领地就没他们的份,现在分多分少,至少能分到。
诸侯王的子孙中除了世子之外,都支持推恩令,诸侯王的后宅之中,便是王妃,也要考虑着自己除长子外的其他儿子,更何况妾室
诸侯王内部因推恩令四分五裂,自然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力量。
而陈文和翟阳的招贤令中所说科举也是如此。
世家为了延续,必须得培养最优秀的继承人。
就像是罗家一样,上一任罗家家主是他大伯,这一任却是他,而不是大伯的儿子。
可罗家其他人就算心中服气,难道不遗憾
诚然,罗家势大,各个子弟都能用罗家的资源,为自己谋求前程。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各人分得的资源总是不同的。
就像是他的大伯能当三公,他的父亲就只能当个洛阳令。
或许他的父亲和大伯之间才华有高低之分,但这差距真的有三公到洛阳令这么大吗
而且,并非所有家族,都是上任继承人去世的时候,祖父辈还在,还能在第三代中继续选择继承人。人都有私心,若大伯还在,真的会选择他,而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为继承人吗
那时候,一切资源都要为他堂兄所用,自己想要的都得靠后,他自己会甘心吗
就说现在,他的堂兄弟们,特别是大伯的儿子们,又甘心吗
他思及罗家在想要自立时弄出的种种丑态,这其中难道没有那些人想要争取更多资源的缘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