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九月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菊花丛中饮酒赋诗好兴致啊,先生真是活神仙!”有人说话。

陶渊明一看,是刺史王弘来了,“哈哈,可惜没有酒啊!”

“看先生的神情已有三分醉意。”

“空食菊花,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看样子我今天真是来对了,我带来了上等的菊花酒。这菊花酒就该送给爱菊爱酒的人,非先生莫属了。”

王弘一来陶渊明就知道有酒了,笑着说:“以前只听说王刺史对待百姓像对待自家的亲人一样,百闻不如一见,今天可真见识了,真是能体察民情啊。好官,确实是好官啊!”说罢二人都开怀大笑。摆开酒菜,陶渊明和王弘又是一场豪饮,不醉不休。

王弘大醉而归,陶渊明也不送行。王弘走后陶渊明取出那张素琴,双手抚琴,面对东窗长啸而歌:“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陶渊明的家境每况愈下,虽然刺史王弘常常送酒;但是家中无酒的时候常有。时常有邻居及南村旧邻邀请陶渊明到家中做客,有的人酿了酒也会请陶渊明到家中品尝。陶渊明有时醉在主家,有时也醉在半路上。有一次出去喝酒,回家时在途中醉得不能走了,便找了一块巨石睡下了。陶渊明醉后这一睡,这块普通的山石便因此成为留芳后世的“醉石”。以致千年以后,人们还要慕名而来观光凭吊。

前面说过刘裕缢死晋安帝后扶持晋恭帝即位。恭帝在位只有一年多一点,刘裕让恭帝照着他拟好的禅位诏书宣读一遍,这样晋恭帝便让位了。刘裕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被贬为零王的恭帝,还是没有保住性命,刘裕先是两次用毒酒没有得逞,最后干脆让人用被褥将恭帝闷死。

司马的江山姓了刘,晋改为宋。仕人中也就有了分化,有人做了晋的遗民,有人做了宋的新宠。早已归隐田园不问世事的陶渊明仍然今朝有酒今朝醉。

当然也有后世说陶渊明此时改名为潜,寓意是不仕宋,这只是一家只说,关于名字的事有许多争疑,也就不去考究了。

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陶渊明写的一首诗:《述酒》。诗人写诗理所当然,陶渊明“述酒”更是在情理之中了;但是,这《述酒》诗名为述酒,其内容却与酒无关,甚至连一个“酒”字都没有。

全诗以隐喻曲折的手法,写了东晋偏安江左,初始人才济济辅佐晋帝,后来篡逆不断直至刘裕弑帝以宋代晋的历史。表达了对篡逆者的愤慨,对晋与晋恭帝的痛惜。

《述酒》诗写完后,陶渊明有吐而后快的爽然;但是,这种爽然很快便消失了。宫廷的杀戮、官场的凶险、民间的疾苦,哪里才是真正没有压榨,没有剥削,耕织自足,平等互爱的自由乐土呢?陶渊明真梦想有一方世外乐园。

怀着如此梦想的不只是陶渊明一人,很多士人都怀有这种梦想。南阳刘子骥就是当年来浔阳拜会陶渊明时告诉陶渊明,有一处世外桃源。

这天有人带来了刘子骥的消息,此人也是一位儒雅之士——善交贤士、乐山好水,人称柳生。柳生这次特去南阳拜访刘子骥,回来后专程来访陶渊明。

“子骥先生身体可好?”陶渊明问。

陶渊明这一问,柳生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子骥先生……?”陶渊明发觉柳生脸色不对。

“子骥先生去世了……”

“……子骥先生,心胸豁达,身体一向很好;虽然年岁高些,但也不该就这样驾鹤西去啊!”

“先生可知道桃花源吗?”柳生问陶渊明。

“听子骥先生说过,具体不详,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

“我去南阳拜访子骥先生,不巧先生出游多日,我就在南阳住下。等到子骥先生出游归来,先生已经病了。幸亏我在南阳住下,要不难得见他最后一面。”柳生的眼前有些湿润。

“先生年事已高,就不该出游了;山岚瘴气、风餐露宿,年轻人尚且经受不住。”陶渊明很为刘子骥惋惜。

“陶先生有所不知,子骥先生是为了去寻找桃花源。”

“桃花源在哪里啊……,哪里有桃花源……?”

“陶先生就没有想过去探寻桃花源吗?”柳生问。

“到哪里去探寻呢?当年子骥先生来浔阳,我们一起去东林寺拜访慧远师祖,路过康王谷(在庐山大汉峰下)时,见到谷内土地平旷,水塘清幽,桑林茂密,田间的小路互相连通,谷底是谷帘泉,瀑布从山顶而下。先生说这康王谷真应该是桃花源啊!”

柳生说:“可惜康王谷并非世外,也就不是子骥先生要找的桃花源。”

“当时对于先生说的桃花源我并不在意。我带先生去桑落洲(在安徽宿松县境内,当时属澎泽)时,先生见到水路夹洲,洲前十里左边豫山耸立,右边木森林茂密。洲上有桑林,处处桃花盛开。子骥先生又是感叹,桑落洲若不是战火连绵倒也像是一处桃花源啊!听到先生又一次提到桃花源,我便产生了好奇。”

“先生给你讲过桃花源的来历?”柳生问。

“讲过,先生临终前没有告诉你桃花源的事?”

“告诉我了,先生还告诫我不要去探寻桃花源,他说不要惊动那些处于自由幸福生活中的人们;一旦找到了桃花源也就破坏了这方世外的乐土。”

“是啊,不应该探寻什么世外桃花源。”

二人边说边喝,柳生醉了,陶渊明早醉了,什么时候睡着了都不知道。只是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喊:“五柳先生,走,老夫带你去桃花源。”

陶渊明想,刚才还说不去探寻桃花源,怎么又有人找他去桃花源呢?

“你去吧,我不去,南阳刘子骥都没有找到桃花源。”

“上船吧。”来人不由分说就把陶渊明拉上一叶扁舟。

陶渊明一看原来是渔父,渔父告诉陶渊明,自己是武陵人,以打渔为业。

扁舟如箭,很快就进入一条小溪,溪水两岸是桃林,没有杂树。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清风吹来,溪水两岸便是纷纷扬扬的桃花雨。溪水在一座山前终止了,桃林也到了尽头。

渔父把小舟栓好,上了岸,在荆棘丛中找到一个洞口。洞口狭小只能容一人进入。陶渊明跟在渔父后面在昏暗的洞里往前走,一会儿前面有光亮照进洞里,再走十几步豁然明亮,已经走出洞口。

“啊!”陶渊明不由地一声惊叹。这是一处光明的天地!天格外地高,格外地晴朗。再看看这广袤的田野,绿油的稻田像一块翠绿的织锦平铺在那里。一座美丽的水塘,白鹭和水鸥,时聚时翔。塘畔是片片桑林。桑林间坐落着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炊烟袅袅,鸡犬相鸣,一派祥和气象。村头的北边有垂钓的老人,草坡上有放牧的少年,渔歌和着牧童的笛声形成优美的田园曲。耕种的农夫和采桑女子,脸上都充盈着欢乐。

陶渊明想,这就是刘子骥要找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父和陶渊明都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去做客。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走过来。

正当老翁要跟陶渊明说话时,忽听有人说:“陶先生,真不好意思,咱俩从日东喝到日西,我不胜酒力,让您见笑了。”

是柳生在说话,柳生把陶渊明推醒。

陶渊明睁开眼一看,渔父不见了,桃花源不见了,只有他和柳生守着酒后的一片狼藉。

“可惜,可惜!你为什么要把我吵醒呢?”陶渊明埋怨说,“我正要到一位老丈家去赴宴,你却把我吵醒了,这酒也就喝不成了。”

“先生,我们还在醉着呢,又想喝酒了,您真是酒中神仙啊!”

“今天没有喝成,以后就难有机会了!”陶渊明很是惋惜。

“你又梦到什么名酒佳酿了?不就是一个无聊的梦嘛!”

“你知道我梦见了什么?在梦中我进入了桃花源,有位老丈请我到他家去喝酒……”

“你梦见了桃花源?那里的人家跟我们一样吗?”柳生问。

“跟当年刘子骥告诉我的一样,他们还穿戴着秦时衣冠,祭祀时还保留着古代的仪式,一切还是依照古法,一切顺其自然。如果真能踏着清风,飞到化境般的桃花源,找到知己好友一起生活该多好啊!”

柳生沉默不语,可能他此时也向往着理想中的桃花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鸟妖殿下哪里逃

鸟妖殿下哪里逃

水煮草莓
她尹三五竟穿越到了个鸟妖国?!真是穿越你个鸟! 刚穿越就被炸到飞起,从此天下纷议,那被雀丞相捧在心尖上的漂亮白孔雀怕是被炸得发育迟缓了怕是要影响化成人形了。 哪个相士说得她者得天下,有种站出来,她要跟他说一声:说得好! 未来姐夫和她有奸情?拜托长点脑,他......他至少看起来像人!人鸟恋是会被诅咒的! 都是白羽毛所以天生一对,你们知道种族不同可能无法繁衍下一代吗? “本宫美不美?” “美绝人寰
历史 连载 51万字
盛世农妃嫁到

盛世农妃嫁到

等待蔷薇盛开
一个穿越科学院农学博士踹掉渣男登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历史 连载 2万字
附身做皇帝

附身做皇帝

兵魂
【【创世历史2018流派征文之附身流】参赛作品】 大秦末年,宦官当道,主弱臣强。 金牌保镖季玄陵,重生附身在少年天子身上。 杀替身,诛奸臣,夺王权。 重振朝纲,开疆辟土,四海臣服! 爱江山,更爱美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朕要让大秦锐士,踏六合,平八荒。 日月所照,皆为大秦疆域
历史 连载 81万字
天启书

天启书

钨铭
公元2015年夏天,老家西安农村盖房子,挖出一个铁盒子,里面有好多破书,写着这些破东西。
历史 连载 92万字
重生后我被大奸臣宠上天

重生后我被大奸臣宠上天

薄月栖烟
裴婠出身长乐候府,姿容绝艳,娇媚无双。可前世错嫁与人,竟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重活一世,裴婠直接选择与忠国公府的私生子萧惕结为连理。众人都震惊她昏了头,可只有裴婠知道,萧惕心狠手辣奸佞无道。未来,他会成为皇城司权倾朝野的活阎王督主!=====萧惕前世默默守护了裴婠半辈子。当他为裴婠报仇,屠尽她夫家满门之时,裴婠却已油尽灯枯,香消玉殒。重生回来,萧惕认了前世不屑认的亲,顶着众人鄙夷的私生子身份,将
历史 连载 4万字
六洲之争

六洲之争

长清似华
天隐大陆不知何时分六洲,名曰天、赵、乾、坤、清、幽……自天渊之乱,隐国皇室尽战死,年幼太子失踪,天下大乱,原皇朝六大势力,各得一方土地相互争霸,江湖豪杰也卷入权利纷争。盛极一时的皇朝,又怎么会毁灭呢?遗留的皇室血脉你会怎样崛起呢?
历史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