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魔界秋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花开无罪、惹红尘是非,茫茫人海发现你的美,双眸低垂,忍不住拭去你的泪……

从古至今,龙古镇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界必乱,祸源阴山,乱起龙古……”

但千百年来,龙古镇上的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安定祥和的富足日子,三界也并未出现任何乱象,久而久之却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甚至被后人渐渐地遗忘了。

一抹残阳正挂于龙古镇西边的山头,山间雾气缭绕,夕阳余晖普照大地,龙古镇上炊烟袅袅,龙江围绕着古龙镇曲曲折折地向远处流淌,一叶孤舟划破江面,夜幕降临了。一个衣衫褴褛、发如雪丝的老头儿怀抱着婴儿正从小凤山上缓缓地走了下来。

两天前,距离龙古镇十里开外的一破庙里突然挤满了一群逃难的人,男男女女约三十来人,他们破衣烂衫,身上长满了疥疮,奇痒无比,在破庙挣扎着、哀嚎着死去,乌鸦啄食腐肉,野狼叼走残羹,一时间鲜活的几十人变成了累累白骨,破庙里阴魂不散。

圆月高悬、夜空清朗,破庙四周不时传来野狼的哀嚎声,突然,一颗亮度超常的流星划破夜空,很快便消失在深邃的宇宙中。

一三十多岁的妇女在破庙东北角的马棚里身子骨痛得苏醒过来,突听见破庙门口马蹄声齐响,妇女朝破庙门口看去。

只见四名身穿土布长袍的大汉跃下马来,从腰间抽出长剑慢慢地向破庙里走去,刀刃反射寒光,照进了破庙的梁上,走在最前面的一名大汉事先冲进破庙,借着从破庙屋顶上照射下的苍白的月光,他见到地上全是白骨,他抢出破庙,向另一名大汉拱手禀报:“族长,他们都全死光了……您看是否?”他手指比划着,示意放火。

族长面部露出了狰狞的笑容,点了点头,接着道:“此地是中原地界,不易久留,以免引起事端,迅速撤离。”

几名大汉跃上马鞍,策马向西边奔去,破庙燃起了熊熊烈火,奔得数里,突然听见破庙那方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四名大汉勒马驻足细听,那婴儿稚嫩的啼哭声惊破夜空,族长斜着眼自言问道:“这荒郊野岭,何故有婴儿的啼哭?”

族长思索着望向先前冲进破庙那名大汉,质问道:你在在破庙里你是否清点清楚?”

“已……已……已经看清楚了,没……没……有活口。”进入破庙的那名大汉支支吾吾的,甚是惶恐。

另一名大汉在旁应声道:族长,这熊熊大火,不饿死也得烧死,不烧死也得被野狼叼走了吃,量他也活不过明天,何故放心上?”

族长不以为然,反驳道:“你们听那浑厚的声音,此婴儿定不是凡胎,若是我部落叛军弃婴,必将后患无穷。还记得西塘之变吗?金雅母当年心慈手软留下了祸根,才导致我们族群争斗了上百年时间,至今还在内斗,宁可错杀,也不要放过,走。”

四名大汉驱马回到破庙,大火正旺,照得四周通亮,婴儿哭泣声不止,四名大汉径直往马棚走去,族长抽出了腰间长剑,那名妇女见四名大汉直扑过来,心里万分惶恐,眼泪簌簌往下流淌,却无计可施,她闭紧了双眼,已做好了与怀中的儿子同归于尽的准备。

突然,那妇女被一支手从身后提起,随即腾空飘出了马棚,她抱紧了怀中的婴儿,来到破庙后山一草丛中,一花白胡须老头儿出现在眼前,老头儿戴着一顶灵帽,帽子上隐约显出一个“奠”字,他皮肤黝黑干裂,在月光下甚是吓人,那妇女又一阵惊恐,脸色苍白异常,差点晕厥了过去。

老头儿见状,安慰那女子道:“姑娘莫怕,我不是鬼神,我是这里的拾荒老人,路过此地,见那四名男子向你走来,定是来捉你的。”

妇女万分感激,抽泣道:“多谢长老救命之恩,只是今日有仇家追杀,长老的大恩大德我母子两无以为报……”她把婴儿用大衣捆入怀中,跪在老头儿面前磕了几个响头。

老头儿将妇女扶起,正色道:“听你口音你是也是中原人士,何故被西风族人追杀,向来中原与西风族人井水不犯河水……”

话说间,四名大汉吼叫着往后山赶来,为首的族长手中的长剑已刺向妇女怀中的婴儿。

老头儿运气于左掌间,将母女两推出十几丈之远,平稳落于草丛中。族长手中的刀刃闪电般速度向老头儿刺将而来,喝道:“你是何人,竟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干预我族内部事务?”

老头儿闭口不语,躲过了族长刺来的第一剑,另一名大汉在老头儿右侧横劈下来一剑,老头儿右脚轻轻点地,往后退开了十余步,另两名大汉分路去捉那母子去了。

老头儿响了两声口哨,突然,七、八只饿狼从草丛中瞬间窜出,呲牙咧嘴地狂叫着直奔四名大汉,四名大汉面部失色,挥舞手中的利剑往后退却。

老头儿寻得母子俩,双手高高托起母子俩,脚尖轻着草尖直奔山下,他轻功着实了得,没越开几步,已到山下平坦处了。

那名妇女身上的疥疮已溃烂流血,她紧握着老头儿的双手,望着高悬的圆月唉声道:“我儿有救了……”她转头看着老头儿,恳求道:“长老,我儿的命就托付给您老了,拜托您替我把他养大成人啊。”

老头儿轻叹一声,道:我一个守墓者,靠拾荒来维持生计,恐难抚养你小孩成人啊……我一定想办法救你们母女两,让你们回归故里,小孩不能没有母亲。”

那妇女苦笑道:“哼,我们哪还有什么故里……”

妇女本想继续说下去,但心想:如将实情说出,老头儿和周边村寨的人恐将招来杀生之祸。她即刻腰间掏出一个锦囊,递给老头儿,凄婉地道:“锦囊请老人家好生保管,在小儿年满十八岁拆开,方可知晓他的身世,在此你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帮他起个名,让他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我中了诅咒,身上的血液很快流尽,我死后,请把我的尸骨放置于庙里,让我和我的族人长眠以此,记住,一定要小心他们的诅咒。”

山头上野狼和那四名大汉的惨叫声逐渐停息,野狼终究敌不过尖锐的兵器,逐渐被四名大汉宰杀,四名大汉也被狼群抓得遍体鳞伤。他们简单包扎了伤口,喊杀着从山上冲了下来。

那名妇女的气息逐渐微弱,焦急地催促老头儿尽快离开。

老头儿接过小孩和锦囊,纵身一跃,跳入了十余丈外的草丛中,落地之时,他用内力将隐藏在草丛深处的一石碑隔空推开,钻进了古墓里。

在搏斗中一只受伤最轻、年龄最小的狼缓缓地爬了起来,它用鼻子嗅了嗅躺在地上的同伴,在它们的身边都转了一圈后,它来到山顶,对着偏西的圆月“呜呜呜”地哀嚎起来,在这寂静的夜里叫声听起来极为凄婉。

四名大汉来到那名妇女身边,发现婴儿已不在妇女怀中,族长用手试探妇女鼻息,已无生气,他看着前方茫茫草丛,已不见老头儿踪影,他吐出一口唾沫,咬牙愤怒道:“他妈的,让他给跑了。”他又抬头看了看偏西的圆月,道:“给她补一剑,天快亮了,此地不宜久留,尽快找到那名婴儿,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其中一名大汉抽出长剑往那妇女的腹部连刺了几刀。

四名大汉分头寻找那名老头儿,草丛齐人腰部,他们犹如进入泥沼,难于前行,且猛兽经常出没,四处暗藏杀机,他们彼此间不敢离得太远。

突然,族长纵身越起,攀至一株十来米的干枯树杈上,一群乌鸦受到惊扰,扑腾着翅膀向四周飞去,他四下打量一番,草丛异常平静,毫无风吹草动之迹象,更听不到那婴儿的哭泣声了。

族长寻思:草丛如此宽泛,要一步步寻找那婴儿是不可能的事情,如能听到那婴儿的啼哭声,便可寻得方向,他运足内力,朝前方狂吼道:“何方神圣,可否现身一见,我们与你无冤无仇,不求别的,只求要回那婴儿……”族长接连狂吼了几声,回声在山谷间涤荡。

天色渐渐明朗、圆月轮廓逐渐模糊,四名大汉回到原处,脸上颇具失望、劳顿之色,族长心里明白,大家劳累了一个晚上未能擒住那老头儿,但必须在天明之前离去,他们已经擅自侵入了中原地界,中原向来是卧虎藏龙之地,功夫在他们之上的大有人在,如半路杀出几路高手,他们定会命丧黄泉,但他又余心不甘,那老头儿功夫虽了得,凭他们四人合力,老头儿未必能占上风,主要的还是那名婴儿,如不能斩草除根,日后必将引来祸患……

正思索间,另一名大汉问道:“族长,接下来我们还是否继续寻找?”

族长抬头看了看天色,他在心里已有了盘算,缓缓地道:“先回去再说,今天的事,不许伸张,若是传到了长老的耳朵里,格杀勿论。”

另几名大汉抱手应声:“是”。

四名大汉跃上马背,策马向西边奔去,那破庙的火一直烧到了马棚,只剩得一堆灰烬。

古墓里暗道众多,深不见底,只要有一声响动,回声便随着巷道漫无边际地传了开去,需等得两根柱香的功夫,回声从远处又缓缓地传了过来。

老头儿怀抱婴儿沿着右边的第一条暗道摸索着向上走了十余丈开外,来到一石壁处,他嘴里默念了几句咒语,一道石门“轰”地一声向左边打开了,他走了进去,石门又“轰”的一声关合上了。

老头儿点了一支蜡烛拿在手中,烛光照亮了四壁,四壁均由花岗岩垒砌而成,空间不大,但足可容下百来人,四壁上刻着梵文,朱砂色大部已脱落。

“乖乖的别哭咯……”

老头儿把熟睡的婴儿放在一石凳上,独自走到东北角,点亮了东北角神台上的两根白烛,一尊面部凶神恶煞的石雕赫然浮现眼前,石雕高约莫十余丈,似人却是兽,它怒吼着指向了西方,似乎在等待一场恶战。

老头儿跪拜在石雕面前,深深地忏悔道:“哈达(外族语),又给您添麻烦了,我没能保护您所守护的灵山上的苍生,让他们遭此劫难,我深深地向您请罪。”老头儿转头看了看熟睡的婴儿,接着道:“我们古墓迎来了新的主人,他已失去了母亲,上苍有好生之德,望您大慈大悲保佑他健康成长……”

老头儿口念梵文,缓缓起身,将那妇女交由他保管的锦囊塞进了石雕脚下的缝隙中。他在暗自寻思:一位髦髦老头儿怎能养活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这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棘手的事情。随即,他又转念一想:嘿,抱了这小子那么久,还没一睹他的真容。

老头儿提着蜡烛来到婴儿旁,婴儿被花粗布包裹得严实,待烛光照近时,老头儿被小孩那精巧秀气的五官给愣住了,他内心升腾起无比的赞叹,“啧啧啧”地连赞了几声,让老头儿更为惊喜的是婴儿额上的印堂微微泛起粉红之色,他想起了“印堂开天光”的传说,心底下暗暗寻思,难道真有此事吗?

老头儿情不自禁地捏了捏婴儿肥嘟嘟的小手,他隐约地感觉到婴儿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和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穴的两股真气在频繁地交换着,老头儿感叹道:“真是天降圣灵啊,你跟随爷爷,怕是耽误了你的前程咯。”老头儿想起他那惨死的母亲,不禁眼泪簌簌起来。

突然,幽深的古墓深处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狂吼,空幽得吓人,婴儿被这极为恐怖的狂吼声给吓醒了,哇哇地哭出声来,婴儿手脚并舞,撑开了花粗布,肥嘟嘟的小腿露了出来。

老头儿担心婴儿遇寒着凉,欲用花粗布将其裹上,抚摸到婴儿的肌肤时,隐约感觉婴儿肌肤溃烂,有血浓流出,老头儿将烛光照近,发现婴儿全身都是脓包,部分已经溃烂,他不禁骇然,心想:难道这小子也感染疥疮、中了诅咒吗,这该如何是好?心神不定的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了,婴儿的哭泣声在古墓深处回荡……

一道光亮从西北角的石壁顶的缝隙处透射下来,照在一潭清水中,清水将光亮反射至四周,在石门顶部的花岗岩上,隐隐约约地浮现“幽灵阁”三个大字。

老头儿抬头看了看缝隙中的光亮,知道天已经亮了,不知那四名大汉是否离开,为了婴儿的安全,他决定抄小道,但小道多年未涉足,不知是否顺畅,如遭遇麻烦,岂不是白费周折,但转念一想,总比被那四名大汉追杀要好些。

老头儿来到自个的床边,换上了一件灰色土布衣服,将头上的帽子摘了去,翻找到一件冬长衣,将婴儿裹上,捆于胸前,又带上一些盘缠,将一铁锹拿在了手里。

来到石门前,老头儿默念几句咒语,石门轰地一声打开了,他沿着暗道,向前走了几步,转向北边的一条暗道而去,走了几步,又转向南边的一条暗道,径直走到了暗道的尽头,一堵十余丈的绝壁挡在了面前,绝壁下白骨累累,散发着恶臭,老头儿清咳几声,运足了内力,待丹田膨胀欲裂,将真气输送脚尖,两脚轻轻一弹,如飞鸟般临走与绝壁之上。

翻过了绝壁,是一条极其狭窄的泥洞。

老头儿侧着身子,双手护着怀中的婴儿,艰难地、一步步向前挪动,婴儿的啼哭声和脚下踩出白骨发出嘎吱嘎吱声混在一起,听得让人心中发颤。

这是一条盗墓者掘出来的泥道,地上的白骨多数是盗墓者的尸骨,每一波掘墓人来到此地,都会听到从古墓深处传来的撕心裂肺地狂吼声,吓得腿软瘫地、晕厥过去,待醒来时,已是饥饿无力,再难起身爬出洞外了,亦或是被毒虫、地鼠咬伤了筋骨,只能眼睁睁地等待死亡降临,很少有人能从灵山古墓活着爬出去,即使侥幸出去,或是疯癫、或是失去了踪迹,人们谈到灵山古墓,无不色变,后人都闭口不谈,渐渐地已将灵山古墓给遗忘了。

老头儿来到稍宽敞处,但前边被泥洞上方的松土塌方下来给堵住了去路,只留下两指缝隙,人是决然过不去的。

洞里空气越来越稀薄,烛光微弱地闪烁着,如不尽快刨开泥土,两人很快便会被困死于此,他把蜡烛放至于风口处,抡起铁锹,一铲铲地把泥土移开,怀中的婴儿倒也配合,此刻不闹也不哭,已经安然入睡了。

泥土塌方多年,垒得严严实实的,老头儿用了很长时间才凿出一供人通行的小道,此时,蜡烛已经燃尽,四周陷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老头儿把铁锹插在身后,抚摸着墙壁缓慢前行,脚步不知深浅。

行得数里,泥洞逐渐宽敞,双手伸展已然摸不到两边的泥墙,再行数里,隐约见到前方星火闪动,黑洞之中哪来的灯火,莫非遇见了“鬼打灯”?

老头儿想起了十年前吕长山组织人员盗墓的事情,听逃出来的姜天洋等三人说,有七、八十人在洞中遇见了“鬼打灯”突然间全部消失了,连尸骨都找不见。

后来姜天洋疯了,其余两人因过度惊吓,先后投河自尽。再后来听说吕长山也逃了出去,有人在灵山脚下的西风楼见到他,再后来吕长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老头儿暗暗地咒骂道:“不是初一十五出门也碰见鬼,真他娘的晦气”,他本想大骂一声,但又怕吵醒怀中的婴儿,他在心里喝道:“老子是灵山古墓的主人,别在我面前装神弄鬼的,吓到我的孙子……”他解开裤头,在泥洞边上撒了一泡尿,“各路牛鬼蛇神,吃了这杯酒你们就上路去吧,别来打搅我们爷孙俩了!”

突然从身后那幽深、黑漆漆的古墓中传来一声狂吼,此地已离古墓已有一段距离,虽然不及雷鸣,但依旧震耳,那狂吼声向前方传了开去,他感觉没有那么孤单了,他下意识地抚摸着熟睡的婴儿,握紧了铁锹,加快了脚步,那星星点点随着老头儿飘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段距离后逐渐失去了颜色。

又行走数里,突听见前方流水声大作,光亮逐渐显出,已经走出泥洞,到了山间的洞口处,一条两丈宽的暗河从洞口流出,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河水沿着山道向山下流淌。

老头儿纵身一跃到了河对岸,他往前走去,山间树木繁茂,他来到一平地处放眼望去,龙古镇尽收眼底,夕阳已沉入山边,镇子里炊烟袅袅,自己已身处小风山山顶。老头儿沿山路徐徐而下,此处人迹罕至,荆棘茂盛,每走一步得需铁锹开路。

来到镇上,暮色已经沉了下来,老头儿见怀中的婴儿久久未醒,他用手试探了婴儿的鼻息,婴儿的鼻息甚是微弱,老头儿心里万分焦急,径直向姚半仙的草堂奔去。

众人见到老头儿儿怀抱婴儿,急匆匆的样子,无不惊讶吆喝,取笑道:“这糟老头儿几日不见,去哪弄了个婴儿回来?想必在外找了个小,是害怕他人知道才如此慌张难堪吧?”,众人呵呵地笑开了。

老头儿哪顾得上这些闲言碎语,闷着头往前赶路,一群孩童好奇地跟在他身后嬉笑打骂。来到姚半仙家门前,天色已黑,老头儿被一家丁拦住,说今日他家主人身体不适,不宜见客,告诉老头儿明日再来,老头儿硬闯,将家丁记恩敲翻了跟头,进到堂屋,一口朱红色的棺材横在屋内,棺材前两根蜡烛燃得正旺。

家丁记恩冲上前来扶在棺材旁失声痛哭起来,老头儿骇然,问道:“何人装于棺材里?”

记恩擦拭着眼泪,回答道:我家主人昨日还健步如飞,奈何今日却说阳寿已尽,在饭桌上仰头便倒,气绝身亡了。”

老头儿不禁心里暗暗失落,可惜了姚半仙那高超、精湛的医术,多少垂危之人在他手里起死回生,而今自个也躲不过这无情的岁月,他仰天长叹道:“人生自然,终究还是回归自然,谁也逃脱不了这恒古不变的定律。”

老头儿为姚半仙插上了三炷香,正准备离开去寻其他良医,突然发现棺材盖板上有一食指大小的窟窿,从窟窿里冒出一阵阵热气来,他想到这妖半仙亦正亦邪、亦阴亦阳的,是个捉摸不定的老东西,他一定是在对我使诈。

老头咧嘴一笑,用手指堵住了那窟窿。

半响,棺材里有了动静,只听得棺材板被敲得砰砰砰作响,吓得家丁屁滚尿流,呆坐在地上动弹不得。

“砰”地一声闷响,那棺材盖飞了出去,一人从棺材里跳将起来,口中念叨:“闷死我了、闷死我了……”这人穿着黑色寿衣,嘴角上留着两撇八字胡,尖嘴猴腮般模样,生的甚是古怪。这便是神医姚半仙,因在算命、看风水方面也造诣非凡,众人又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妖半仙”。

老头儿喝道:“好你个妖半仙,竟然敢诈死,嫌我是活死人晦气不欢迎是不是?”

姚半仙喘着大气,道:“你个糟老头儿,怎么现在才来,害我在棺材里闷死了、闷死了……找我有什么事,快说,我不喜欢啰嗦之人。”

原来姚半仙已经算准糟老头儿会上门找他,那日夜里,姚半仙正侧卧在床,昏昏欲睡之时书桌上的浑仪不停地抖动起来。

姚半仙心神不宁地走出屋外,观测天象,正值月明星稀,突然一颗亮度超凡的流星划破天际,消失在灵山古墓那方,他进到屋内,利用“方术”旋转起了挂在东南方墙上的八卦图,八卦图越于纸上飞速旋转起来,旋转至坎位时戛然而止,中心的太极隐约显出糟老头儿怀抱着婴儿正被四名大汉追杀的场景……。

姚半仙掐指一算,预感大事不妙,他不想卷入这场浩劫,想通过诈死的法子来瞒骗老头儿,不料,冥冥之中已有安排,他的这出损招却被老头儿识破,此乃天意。

老头儿把婴儿从怀中解下,婴儿已是奄奄一息了,姚半仙端详了婴儿片刻,接着又翻看了婴儿身上的疥疮。

部分疥疮已经出脓、流血了,他把起了婴儿右手上的脉搏,左手捋了捋嘴角上的两撇八字胡。

姚半仙感觉婴儿脉搏虽然已经极度微弱,但体内两股真气深藏于心部和肺部,直冲“神门穴”和“太渊穴”,他不禁愕然,心道:“这小子天生有如此内力,命不该绝”。

待姚半仙触摸婴儿身上的疥疮时,一股妖邪之气刺痛了他的手指,他下意识地将手指收了回去,片刻,他叹了一口气,缓缓地道:“这小子中了诅咒。”他看了看老头儿,接着道:“跟我来……”

姚半仙向后堂走去,老头儿怀抱婴儿紧跟其后,穿过后堂的院子,姚半仙来到一石碑前,石碑上刻着三个大字“阴阳宫”,字的下方是一幅八卦图,姚半仙在八卦图上按照方道点画了一番,石碑向右边旋转开来。

一暗道呈现眼前,暗道尽头是一密室,密室里灯火通明,老头儿随姚半仙走了进去,密室如堂屋大小,东南墙边一书架挡住了整个墙面,书架上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书籍,有《方术经》、《楠宫迷经》、《古巫仙术》、《皇帝内经》、《易经》等几十种名目繁多的典籍,密道内物品均按八卦方位图摆设,极具典雅古朴。

姚半仙接过婴儿,把婴儿放置于密室中央的太极石床上,石床呈古黑色,系天外陨石。

二十年前的一天夜里,浑仪抖动得厉害,姚半仙夜观天象,发现北斗星斗柄指向紊乱,玉横星忽明忽暗,突然南宫星云和北宫星云相互交汇在了一起,碰撞出一幅异常奇美的太极图来,深邃的宇宙中星星点点,向四周散了开去,消失于茫茫夜空里。

接下来的两年中,浑仪抖动不停,一天深夜,一颗圆桌大小的流星燃烧着向龙古镇附近的江面上砸去,浑仪才停止了抖动,流星砸到江面瞬间,掀起了千层巨浪,龙古镇靠近江水的东北角被水淹没了,房屋倒塌、一片狼藉,也冲走了好多人。

待潮水退去,姚半仙组织镇上的人对陨石进行打捞,请来工匠将陨石磨平,在石心处雕刻了太极图样,放置于自家的密室中,此后每天晌午,姚半仙都侧卧于陨石上,参悟天玄之道,祈福上苍普度众生,日积月累,造诣颇深。

姚半仙取来银针,针头炙烤于长明灯上,待针头通红后,姚半仙解开婴儿包裹着的粗布大衣,左手食指中指在婴儿手肘关节处轻轻地揉了揉,将滚烫的银针刺向婴儿的“曲池”穴,一股浓稠、黑色的血液冒了出来,紧接着又将银针放置于长明灯火焰上炙烤,待银针针头通红透亮时,姚半仙让婴儿平躺与左掌之上,右手握捏的银针向任脉的神“阙穴”刺去。

婴儿“哇”地一声哭出声来,手舞足蹈地挣扎着,婴儿嘟着小嘴似乎在寻找什么。

老头儿大喜,道:“此乃神人也,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活神仙。”

姚半仙轻轻地哼了一声,道:“雕虫小技,不足挂齿。”他转身在书架上取来一陶瓷瓶,塞在老头儿手心里:“每日子时涂抹婴儿患处,病情可控,但不能痊愈,不知何年何月复发,那时,神仙也无力回天了。”

老头儿甚至惊奇,追问道:“这是为何,你如此高明的医术也无可奈何吗?”

姚半仙平静地回答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世间万物本是阴阳平衡,相互制衡,然而,这小伙已不是病理那么简单了,他被下了诅咒,邪气封住了阴魂门,阴经真气终究会干涸,那时必将阳气奋亢,全身溃烂、血流干涸,我给你的阴虚膏也暂且缓解他的病情罢了,他的疥疮何时发作,这要看他的造化了。”

老头儿看了看手中的陶瓷瓶,他紧紧地捏在了手里,猛然想起婴儿母亲在灵山上气绝身亡前与他说的话,他怀抱着哭闹不止的婴儿悲伤到了极点,喃喃地道:“难道就没有可行之策,老朽愿搭上这条性命。”

姚半仙瞥眼看了看老头儿,道:“办法不是没有,只是……”姚半仙欲言又止。

老头儿追问道:“只是什么……快说?”

姚半仙看着哭闹中的婴儿,提高了嗓门:“你看他的嘴,好像在寻找吃的,你若有奶嘴就让他吸两口,你就不担心他被饿死么?唉……先让他吃点东西吧!”

老头儿随姚半仙走出了密室,来到堂屋,家丁端上来一碗香气正浓的玉米粥,老头儿用勺子舀了玉米粥喂婴儿,婴儿自打出娘胎后从未尝过母乳的味道,接触这粘稠稠的玉米粥后,他毫不犹豫地吃了起来。待吃饱后他躺在老头儿的怀里呼呼大睡了,

老头儿欲问姚半仙如何破解婴儿身上的诅咒时,忽听见屋外人声浮动,家丁出门查看,几名男子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姚半仙走上堂屋前,原来是东街头的张宛年和几名随从,近姚半仙跟前,张宛年跪拜磕头,惊恐地道:“死了,都死了,家门不幸啊,两个月来我张氏家族一连死了七、八名男丁,难道天真要亡我张氏不成?恳请半仙施恩法度,拯救我张氏于水火!”

张宛年的脑门磕破了血,几名随从也都跪拜于地,磕起了响头。

姚半仙上前扶起了张宛年,惊奇地道:“何故如此慌张,且慢慢说与听听?”

“请半仙随我一同前往……”

姚半仙到卧室取来“感念棒”握于手中,随张宛年等人出了门,老头儿怀抱着婴儿也跟了出去。

一行人趁着月色穿过长长的街道,街上已见不着其他人影了,镇上的人大多数已经入睡。来到一拐弯处,张宛年领着大伙折西而行,进入一小巷,穿过一片丛林,再沿着曲折的山路徐徐而上,即将登顶时,看见一棵枯树独自矗立于正前方,枯树上的一桠枝如人的手臂般长长地伸展开来,桠枝上挂着一具尸体,尸体披着白色长褂,长发垂肩,双脚僵直,此时的圆月正挂于枯树枝头。

武侠修真推荐阅读 More+
转世重生仙门世界

转世重生仙门世界

九公主不会写
【【创世仙侠2019创新征文大赏(第二期)】参赛作品】在陪自己的青梅竹马的时候,突发车祸……重生后的我,开始了自己的仙道之路……等等,我那酷炫霸气吊炸天的技能也不给一个吗?
武侠 连载 3万字
冥徒志

冥徒志

匆匆的旅者
成为冥徒的那一刻,便是这世间真正的亡灵不在留恋生前的种种,只为死后寻得她的痕迹而沉沦。茫茫天路,窈窈冥途,这一路走来永无止境。但有你在的地方,那.....就是终点!
武侠 连载 3万字
道途仙府

道途仙府

火之法则
大道无情,道途艰难,即有仙府相助,亦崎岖坎坷,为了在残酷的修仙界生存。 陆长青御虫驭兽,附魂炼魔,种植灵田,精修百般艺技,闯洞天秘境,夺天地灵造。 从真墟宗开始,谨慎修仙,披荆斩棘、问鼎仙道。 种植、仙府、法宝、丹药、天地灵物………
武侠 连载 41万字
天道神将

天道神将

倚楼戏风雨
羽枫带着前世的遗憾而生! 羽枫带着今世的绝望而死! 羽枫终究在自己的世界里幡然醒悟! 从此以后,坚持自我的道路,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为了这后世的五十年,抛汗水,洒热血!只为最后的尊严! 本人扣扣919928710喜欢的读者可以加我进行剧情讨论!谢谢!微博张扬NLZ
武侠 连载 61万字
山深不吟赏

山深不吟赏

月沉沉霜
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云辞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她的人生也可以这样精彩! 被困崖底的时候他说,云辞别怕。 游至云麓城的时候他说,云辞别怕,我在。 逃至枫城,遇见那两个人的时候他说云辞别怕,我在。 …… 后来的后来他说过无数次别怕,别怕孤单,别怕生离,别怕死别。 怎会怕呢,他就像一道光照进她的生命里,从此再也不怕。
武侠 连载 53万字
葬宋

葬宋

无欢果
南宋末年,外有蒙古铁蹄铮铮南下,内有奸佞小人倒行逆施,民不聊生之际,大厦将倾之时,一人一剑,其力几何……
武侠 连载 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