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莫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明万历史》
☆。
1573年,明朝万历元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一年,他正开始实行“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的拖拉现象,大大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
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整个暮气沉沉的大明王朝,出现了最后一抹光辉。
万历三年,张居正四子张简修在乡试中一举拿下解元,以16岁不及弱冠之龄轰动一时,虎父无犬子不胫而走。
来年张简修连中两元,获得会元之称。在殿试中也不负众望,以一篇“问国之改革将走向何方”夺得状元,成为历史上连中三元最年轻的一位。
同时这一篇“问国之改革将走向何方”如投入湖水中的石头,激起一大片波澜,让天下的学子争相辩论。
一时间,身为改革派的张氏家族被推上风口浪尖。
天下人都在看着张居正的改革将会如何,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无人胆敢在背后做小动作。
而在这时,张简修做出了一个令天下人震惊的举动。
他毅然弃文从武,拒绝翰林院,转而在京城军中担任千户一职。
不过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虽然张简修在军中,但他一直都在协助张居正的改革,部分改革措施正是从他那里而来。
同年张居正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
十二月,大量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
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
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一下子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
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1578年是明朝从没落重新走向辉煌的转折点。
这一年,张简修走上历史舞台。
☆。
1578年(万历六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张居正回原籍丁忧,正式把改革的旗帜交给四子张简修。
虽然有明神宗和张氏派系的支持,但以张简修区区18岁之龄,文武百官如何肯服从?
而对于这些百般刁难、不服从命令的官员,张简修直接以大明法律惩之。
他如此粗暴不讲理的行为激起许多保守派的反抗,但是以张氏家族为首的改革派早就羽翼丰满,在朝中几乎权倾一时,面对保守派的抗争全然不惧。
同年张简修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年末,清查全国田地为7,013,976顷,比1571年增加了2,336,026顷。
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
15779年(万历七年),张简修实行“增税利还”和“巧工重器”。
他大大提高对商业的赋税,而对于染布、纺织、造纸印刷、木器等等制造业提供政策优惠。
对于奇技淫巧他也大力支持,只要有任何好的发明,其发明者都能得到巨额奖赏。
而更让人不解的是,他甚至亲自组织且参与工部的许多制造,火器、火炮、玻璃等等都是出自他手。
不过当时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
而后世的史学家都认为这是非常关键的两年,这两年为张简修后面改革和出征提供了经济和技术支持。
☆。
1580年(万历八年),辽东鞑子再次祸乱,让整个朝廷感到威胁,张简修借机推出“推武令”和“推恩令”。
他正式在朝廷成立国武监,荒废许久的武举重新开始,同时他还是鼓励天下百姓习武。
这认所有的武人都看到了希望,而张简修也成为了他们的恩人。
“推恩令”则有些让人费解了,不过后世对于这则法令给换了一个名字,称为“羊吃人”。
这项法令简单的说就是在上层阶级推行羊毛制品,尤其是让羊绒衫开始在大明盛行。
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衣服,专门挑每只羊身上最好的羊绒制成,需要每二十只羊才能制成一件。
不过更让人感到有趣的地方是,这项法令提倡向草原的鞑子买羊毛,而不准有人私自在大明养羊。
这项政策对后来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也成为“温水煮青蛙”的典型。
同年,一场大婚吸引了全天下人的关注,这次婚姻可以说对整个大明王朝的走势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这一年,张简修与寿阳公主结婚,明神宗朱翊钧成为了他的大舅子。
1581年(万历九年),张简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摊丁入亩”。
他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
摊丁入亩的施行,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
它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赋役负担,限制了胥吏的舞弊,特别是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
1582年(万历十年),张简修接手锦衣卫。这一下子拉开了血雨腥风的幕布。
这一年大量的贪官污吏被关押发配,严重者抄家以告天下。
一时间人人自危,朝廷之上惶恐不安。
同年他成立“皇家商会”和“皇家票行”。
他下令全国的商人都要加入皇家商会,必须在这里注册下自己的信息才能经商贸易,而每年他们也都要交一些会费。
其中还是许多内幕就不一一细谈。
皇家票行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中一直被史学家认为是现代银行的雏形,是大明王朝资本主义的萌芽。
而随着前几年各项政策的完成和实施,这一年明朝的财政收入意外得达到一千多万两。
其中虽有些是意外之财,但也不得不使天下人惊叹张简修改革的效果。
“对于张简修强硬的改革手段,大家褒贬不一。但我认为处在当时那个结党营私的时代,只有用这种手段才能令腐朽不堪的士大夫屈服,要不然这段伟大的‘大变革时期’很有可能会被浅薄的人合力扼杀在摇篮之中。
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万历十四年,张简修向被他强行镇压的保守派清官一一道歉,并与他们详谈一晚。自此之后,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许多保守派也归于改革派。”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修在他的著作《大变革》中这样写到。
☆。
1583年(万历十一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传教,在张简修的牵手下,传教士和翰林院合作,开设了新式教育。
随着利玛窦到来的船上装载了稀奇古怪的玩意,使人们纷纷惊讶不已。
张简修顺势下令重新开放海禁,鼓励商人发展海上贸易。
他准备多年的大航海计划展现在众人面前,他派新式海军效仿当年郑和下西洋,重新开启大航海时代。
临行前,他交给他们在欧洲各国建立外交,实行海上贸易,让大明成为世界中心的任务。
几年后回来时,他们还带回了西方的许多精英和贵族,这些人都是为了躲避欧洲战火。作为西方上流社会的人群,他们也带来西方独特的知识和技术,许多珍贵的书籍和先进的器械被带来。
这一年被史学家们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相遇的一年,是文化激烈碰撞的一年,这一年各种奇特的思想冲击了明朝人民传统的思想。
“世界是一个球体,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上”这是1583年最让人颠覆三观的问题。
这一年被后世称为“第一次思想解放”,其意义深远能影响至今。
而之后更是出现了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等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
文化界也出了李贽等大思想家,徐谓和董其昌等顶级书画家,戏剧家汤显祖等。
他们都是在新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杰出学者。
后世普遍认为1583年——1593年,这十年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几乎可以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媲美。
历史泰斗——范季林曾公开发言:“万历时代是张居正父子的舞台,没有他们,当时那个腐朽的王朝最后一定走向灭亡,绝对不会有后来的三次“思想解放”,这奠定了如今我们科技的基础和世界上的地位。就算那群跳梁小丑怎么折腾,张简修的功绩仍是不可磨灭的。”
也有人这样感叹:“张氏家族,满门杰才。最为出众的便是张简修,他是从头到尾一直带领明朝从没落走向辉煌,纵观之前的历史,这绝对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尤其是我们从现代的眼光看待这段历史,我们更清楚当时的张简修究竟做出了多么划时代的举动和。论维新改革,他可谓是有史以来第一人。当然他也是历史中功高震主,被封为异姓王后善始善终的第一人。”
☆。
1592年——1600年(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万历著名的三大征正式打响,这三大战争完全巩固了明朝的实力,同时还占据了大片土地,让明朝更是蓬勃发展。
宁夏之役。
万历二十年,鞑靼和女真侵犯边疆,宁夏将领哱拜叛乱。
朝廷震怒,派李如松等将领率二十万军队平乱。
次年,哱拜被杀,宁夏叛军也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但与边疆的鞑子女真仍僵持不下。
万历二十三年,张简修出兵支援。
直至二十六年,鞑靼和女真彻底战败,大片土地被明朝占领,极大地扩充了大明王朝的版图。
大部分人投降归于大明,小部分人逃亡到极北之地,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
朝鲜之役。
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率领大军进攻朝鲜。
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
但援军兵力少,地理不熟,最后失败而归。
明朝得败讯后,命张简修为定国大将军,让他率领十五万大军援助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