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19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辆低调而又精致的马车上,后面跟着三四辆的马车,坐着贾云容和她的奶娘许氏。许氏感慨地说:“小姐啊,您如今回了京城,凭着大少爷的战功,您日后就安安稳稳地做一个老封君吧!”
云容高兴地笑着说:“奶娘,前儿个三郎还给我来了信说,说您的孙子学有所成,说不定今年科举就会榜上有名呢!不过日后奶娘还是称我为老太太吧!我早就老了,那几个孩子也早就成为了当家老爷和太太了。”
许妈妈一听,脸上的褶子都笑了出来:“都是托了小姐的福。瞧我,又说错了,是老太太的福,老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今日的荣光。”
云容听着奶娘的话,心中也是感慨万千啊!是啊,她自己也不曾想到。
当云容穿越过来的时候,贾娇正在喜轿中,不同于小她五岁的妹妹贾敏,贾娇是庶女,生母早逝,又不得贾代善的宠爱,所以她的名字只是简单的从女,而非向贾敏一样名字从了贾家男丁的文字。
贾娇要嫁的是威远候,是继室。众所周知,威远侯府已经败落了,爵位是无法传给威远侯的儿子的,也就是说即使贾娇为威远侯生下了儿子,她的儿子也只能是一贫民百姓。
而且威远侯刘少觉本人也是极其的贪财好色。听说威远侯的原配就是在侯府之中郁郁而终的。贾娇想着自己的未来,又看到自己少得可怜的嫁妆,不由得悲从中来,于是云容成为了贾娇。
云容嫁到威远侯府之中,整理了一下侯府的账目,发现已经是入不敷出了。云容尝试着劝解一下自己的夫君,却被他狠狠骂了一顿。之后云容就死死捂住自己为数不多的嫁妆,任由威远侯怎样败坏家中的产业也不做声。
可是当云容看到威远侯对自己的亲生儿女都是一副宁愿相信他宠爱的女人,任由她的所出的儿子胡说八道,也不愿花时间来调查事实的时候,看着在威远侯府中过得很是寒酸的四个孩子的时候,云容的心疼了起来。
因此,云容利用食物相克的原理让威远侯死在了自己新纳的妾室房中,威远侯被匆匆下葬之后。威远侯生前最宠爱的女人卷走了威远侯府为数不多的钱财,带着儿子跑了。
这其中固然有云容刻意诱导的原因,可是归根结底还是人心的贪婪。
不过这也成为了一个契机,云容给了后府的姨娘们一个选择,是跟着她回老家,还是还给她们卖身契自行出府,很多人都选择了后者。而且,云容也遣散了一大批侯府的奴仆。
之后,云容就带着四个孩子,刘大郎,刘二郎,刘三郎和刘大娘四个回了威远侯府的祖宅之中。并且云容以刘少觉遗孀的身份让这四个孩子入了刘家的族谱,并且把他们都计入了自己名下。
之前刘少觉只关心自己花天酒地和自己爱妾的孩子,对于其他的孩子很忽视,所以,当云容对这一些孩子表现出善意的时候,他们虽然当时还小,不懂他们被计入族谱,并且记在了云容名下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可是,他们体会到了云容对于他们的关爱,所以他们十分信赖和敬重云容。
对于这几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云容是从来都不敢马虎的,云容拿出自己嫁妆的一部分来让这几个孩子尽可能地获得好一点的教育,还有一部分则用来与西洋人做生意,云容不贪心,生意不大,但是利润很可观。
孩子们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云容就结合孩子们自己的意愿以及先生们对于他们的看法,为他们定下了以后的路。
大郎想要从武,那么就要在武功上多下一点功夫,但是兵书史册还是要看的。一位儒将远比一个莽夫的价值更大。
二郎想要做官,那么就要多花时间在科举要考的四书五经之上,此外,民情地理,史书,民间评论都是要多多关心的,此外,他也需要习一些粗浅的武功,云容不指望他能够上战场杀敌,但是希望二郎能够强身健体。
三郎喜欢读书,但是思想单纯。所以云容希望他多喜欢一些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
,希望他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位大儒。因为当权者不会刻意地去对付一个名满天下的狂生,但有可能会对付一个挡了他们路的有志青年。
至于大娘,云容对她的期望是,四书五经都要精通,管家理事也要懂。至于女红,琴棋书画这一类的锦上添花的东西,喜欢就学学看,不喜欢就不学。
此外,云容对于这四个儿女还有一个要求,要与人多交流,要明白别人在想什么,你的做法可以和别人不同,但是你得了解别人的心思,这样你才能交到真正的好友,而不是口蜜腹剑的小人。
他们身处的时代是祸从天降的古代,小人无处不在,只有多长一个心眼儿才能逃过那些莫名其妙的陷害。
如今而是多年过去了,大郎十余岁的时候离家当了兵,一路平步青云,又娶了一位武将家的女儿,成为了右将军。如今大夏打了胜仗,按照以往的惯例来说是要大赏众将领的,说不定大郎还能再升一级呢。
二郎科举之路也走得很顺,一路县试,府试,殿试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被皇上钦点为传胪,娶了一位低调的世家嫡女。
三郎娶得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姑娘,情投意合,谈论诗词歌赋,谈论人生哲学,琴瑟和鸣。那姑娘在云容身边伺候过一段日子,云容觉得那姑娘是个极好的女子,有才有德有貌,就是出身略低了点,不过这也正好便宜了自己的三郎。
三郎想借着和云容一起去京城的机会在京城开一家书院,所以在云容去京城之前就先带着妻子前往京城安家了。
而大娘嫁给了当地的王知县,品貌良好,年轻有为,又许诺三十无子才纳妾,云容这才放心地把大娘交给他了。没想到,大娘嫁给他没几年,新皇登基,原本在后宫之中默默无闻的王婕妤成为了太后,而云容所嫁的王知县竟然是太后的亲侄儿。
王知县没有立刻凭着太后的关系离开这里,而是老老实实地在那里任满三年,等着吏部的调令。之后,他就被任为工部主事。不久前,听说他已经升为了工部侍郎。
从前是因为云容跟着长子过活,而大郎始终没有在京城定居,因此云容也不好去京城。这一次大郎来了明确的信说此次回京,他会选择在京城定居,希望云容早日搬过去。所以,云容这才告别了刘家宗族中的人,前往京城。
因为刘家的这一些人在这些年来对他们孤儿寡母的还不错,所以云容在走之前给了族长一笔银子买祭田。同时,云容也希望能难测的未来之中给自己的儿女们留一条退路。
在大郎府门口,早就站着一批妇人在门口等着呢!云容一下马车,她们就齐齐向云容行李道:“见过母亲(老太太)!”
云容连忙把她们叫起来。
大媳妇说:“母亲,相公他们有公事在身,不能前来迎接母亲,还望母亲见谅。”
云容笑着说:“男人还是应该以公事为重,无妨的。”
她们一群人浩浩汤汤地接云容走了正门入了府中。
晚上刘大郎家的摆了晚宴,一来为云容接风洗尘,二来也是一家兄弟姐妹都好好聚聚,云容的那几个儿女还带着孩子们来赴宴了。
面对着面前的这几个儿媳和女儿,云容有一些感慨:“这一些年来,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如今总算是团圆了。”
大娘俏皮地对云容说:“娘,日后我们一家人都是团团圆圆的,您啊,就等着享清福吧!”
“是啊!等大哥回府,我们再为娘风风光光地办一次寿宴。儿子敬母亲一杯。”二郎见到自己的母亲很是高兴。
云容笑着说:“好。二郎这一杯我喝了。”看到三郎也想要敬自己,云容说,“你们就不要一个个来敬我了,我满饮此杯,希望这一家子都是团团圆圆的。此外,你们几个有公务在身的,就少喝点。”
大郎他们齐齐应是:“谢母亲(岳母)教诲。”
“诶?我的孙儿孙女,还有外孙呢?”云容问道。
稍后一排的孩子们给云容见礼,看得云容心中很是高兴,连忙说:“快把我的金银锞子拿来给他们玩耍。”
云容准备的见礼不只有这一些,给大的那几个的是笔墨纸砚和珠宝首饰,给小的那几个则是平安锁。
第二日清晨,云容还没有睡醒,大媳妇就带着大郎的孩子们,有嫡子嫡女,还有姨娘生的庶子庶女来给云容请安。丫鬟的禀告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云容。云容为了不让大儿媳就等,就急忙忙地起床,梳妆去见她们,没想到这一耽搁,也让门外的那一些人足足等了半个多时辰。
大郎家的见到云容这一幅疲惫的样子,连忙请罪道:“是媳妇不好,惊扰了母亲休息。”
云容有一些疲惫,大清早地被人从床上叫起来的感觉一点儿也不美好,可是看到自己的大媳妇如此卑躬屈膝地和自己道歉,云容一肚子的气都没处撒。
云容没好气地说:“起来吧孩子们大早上来一趟也辛苦了,大郎给我送了几匹锦缎,回头我让云儿给你们送过去。老大家的留下,和我一起用早饭吧!”
用早膳时,云容只是让老大家的象征性地伺候了几筷子的早饭,之后就让她坐下了。老大家的对于云容的吩咐战战兢兢:“母亲,儿媳怎能与您一起用膳呢!儿媳应该伺候着你!这是规矩,礼不可乱。”
云容一听就不高兴了:“那刚刚的早起问安也是规矩了?”云容看着大媳妇默不作声的样子,就知道她默认了。云容问道:“谁定的这一些规矩?”
大媳妇虽然害怕云容的怒气,可是她订出这样的规矩也是有理由的,她说:“母亲,我们家虽然是武将之家,可是在京城之中也算是大户人家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媳妇才参考了一些世家大族的规矩定了这一些规矩。媳妇早起问安是为了表示我们对母亲的孝顺。母亲放心,日后母亲起得再晚媳妇也会等得的,不会打扰母亲的。”
云容对于大媳妇的这一番回答很不满意,她说:“你受得住,那一些孩子们可不一定受得住。他们年纪那么小,大冷天的还抱到我这里来做什么?”
“可这是规矩啊!礼不可废。”大儿媳争辩道。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罢了,这样的规矩就先停下来吧!等大郎回来,我再与他细说。”
“母亲!”大儿媳一听,连忙跪了下来,悲伤地说:“是媳妇哪里做得不好吗?还请母亲教导。叫相公来是何意?母亲要和相公说媳妇的事情,难道是要休了媳妇吗?媳妇惶恐!还请母亲看着媳妇的这一双儿女身上”
“大媳妇,你先起来!我要与大郎说的不是这个。你为这个家操劳多年,我怎会让大郎休弃你呢!只不过是想与大郎聊一聊这个家里面的规矩罢了!”云容感慨道,到底是庶女啊!还是有一些软弱啊!
“可是,母亲,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相公他应该做的是在外面大展宏图哦,而不是被家里的琐事烦扰啊!”
“这话你听谁说的,这家是大郎的家,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天下。若是大郎连家都齐不了,凭什么治天下!你说,这一套一套的,你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说?”云容这次是真的动怒了,当家主母若是如此这般糊涂不清,是会毁了大郎的。
“是,是荣国公府。我娘家与王家有亲,贾家链二奶奶时常向我炫耀国公府虽是武将世家,可是那规矩也是世家里面一等一的。媳妇心向往之,于是就请教了链二奶奶荣国公府的做派。”
云容压制住自己对对于大媳妇恨铁不成钢的怒气,问道:“那你对孩子们有什么看法呢?”
“不就是几个孩子吗?无非就是贴一份体面的嫁妆或者给他们一份风光的聘礼,日后他们一定会离开的。我对他们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云容有一些庆幸,还好这媳妇的心还是好的,若是她说自己一定会对这几个孩子视如己出,那么云容就该真的担心了。
云容平和了一下之前的怒气,笑着对大媳妇说:“你有这一份心,为娘很高兴。悦姐儿(大郎的嫡长女)快要10岁了吧,你可愿割爱,让她每日下午陪我这个老婆子两个时辰。”
“自是愿意的!”大媳妇听到老太太的建议之后喜不自胜,作为母亲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养的。对于小姑子在宴席上左右逢源,在家中夫妻和顺,婆母爱护的生活,大媳妇是羡慕不已的。
听说小姑子就是由老太太亲手教导出来的,若是自己的女儿日后能和小姑子一样的聪慧,想来自己的女儿也是会过得十分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