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音乐欣赏课 (第2/2页)
Crystal_Odala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bjzfgjj.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来我们在看中世纪之前呢,先来总结一下音乐的六大元素!”老师说着点了一下课件,“音乐的六大元素有:节奏、旋律、结构、音色、曲式还有调性!”(结构说白了就是像语文阅读一样,是应用文还是叙事文。曲式是像写作文一样,是ab段啊,还是aba啊之类的;调性则是分教会调式、西洋大小调、民族调式···)
“中世纪!中世纪早期都是单声部的,到了后面复调时期时才出现的简单双声部···”(复调音乐就是上下两个声部,对音符的那种,基本是一个音符对一个音符,而不会像现在的一个音符对多个···简单来讲就是简单双声部旋律。)
“那个时候以声乐为主,器乐非常少。中世纪的代表是格里高利圣咏。”
同学们非常茫然,什么格里高利什么玩意?看了课件听了老师讲解才明白。
格里高利圣咏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但它的形成并非只有格里高利一世的贡献。(不是他自己写的,很多是源自于民间然后被他收集的。)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1、词的内容全部选自圣经2、用拉丁语演唱3、都是单声部旋律4、用纯人声演唱(男声)5、节奏自由,没有明显节拍特征。
演唱形式:(肯定不会那么单调嘛)1、交替式(两个唱诗班交替演唱)2、启应式(独唱与唱诗班交替演唱)3、直接式(没有交替)
中世纪时期的世俗音乐也是有的,圣咏都是在教堂以及一些宗教活动中演唱。世俗音乐则是由一些骑士与贵族逐渐成为的音乐家和使人谱写。当时法国称这些人为“游吟诗人”。德国则称之为“恋诗歌手”。
中世纪的末期法国地区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一位法国作曲家曾在论文中写到这个14世纪法国音乐的新风格,并将其命名为新艺术时期。(代表作曲家:马肖)。
中世纪结束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并逐步形成了一些乐派。音乐也变得稍微丰富一些。除了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以外又出现了《弥撒曲》(为罗马天主教最庄严的弥撒仪式而谱写的音乐)《经文歌》(是天主教传道的音乐)。这些都是为宗教提供的声乐演形式(一种形式,一种结构吧!)。
而这个时期,16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世俗音乐体裁,意大利牧歌。(代表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因为他生活的时期,使他所创作的牧歌体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牧歌风格的急剧变化。)
牧歌:是一种世俗歌曲,一般是一首诗无伴奏配旋律。
中世纪时不允许有世俗音乐,不允许老百姓随意唱歌,只允许在教堂里演唱宗教音乐(且不允许女声),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男人们允许唱歌了,唱任意类型甚至私自组校合唱团等都可以。可能旋律、风格与弥撒曲等无异,但歌词从宗教发展到了日常。
“好了今天课就上到这里!”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收拾东西都走了。连着两节课,省去了中间休息十分钟,下课时间就比正常两节课要早十分钟,而两节课后又是个大课间,这样一下子就有了半个小时时间到第三节课。
“唯唯,去琴房不?”闪闪问道。
“去,你也去吧?那走,咱们去借琴房!”唯唯说着领着闪闪下楼到一层琴房阿姨处借了1016的琴房卡。
(学校的琴房和酒店房间一样,都是那种刷卡门,有卡的人才能进去,但同时里面还可以反锁。)
“你一会有课不?”进到琴房,唯唯边放书包边问道。
“有,视唱课!”闪闪把校服外衣挂在了琴房门上的钩子上。
“一节两节?”唯唯问道。
“一节,你呢?”
“我也有,第三四节课,还有半个小时!”
“我是第四节的!”
“那你要练会儿琴不?”
“嗯···行吧!摸摸琴!”走到琴前坐了下来。
唯唯是个觉多的人,这会儿都上完两节课了,还没有清醒过来。“那我再眯一会儿10点的课,我9点55的时候再下楼,嗯···定个闹钟!”唯唯说着搬着椅子坐到了窗台前,在手机上调好闹钟,把眼睛摘了下来放在窗台上,拉下窗帘了,趴在窗台上睡了起来。
闪闪有些无语地看了她一眼,练起了基本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